• 143阅读
  • 0回复

扬我中华英雄气——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研讨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1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扬我中华英雄气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研讨会侧记
李习文
正当腊梅凌寒盛开的时候,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研讨会在成都的昔日诸葛丞相祠堂里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央电视台,四川省有线电视台(筹)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文学界、电视艺术界、评论界的专家学者40多人出席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进行了认真评价,并对其在改编、拍摄、播出、欣赏中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电视剧掀“三国”文化热
研讨会注意到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观众中褒贬不一。但与会者首先看到这样一个客观存在:它在海内外都已产生巨大影响,在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三国热”。据可靠统计,它的收视率达46.7%,这就是说全国每天有4—5亿人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国内未播完,影响已及境外,目前已出口台湾、香港、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国内各地报刊发表有关此剧的文章千余篇。与电视剧相关的文化产品如剧本、录音带等畅销,电视剧播出不久,天津《三国演义》小说即销售告罄。总监制之一的戴临风说:拍摄《三国演义》的初衷是想普及古典文学名著,现在看来比预想的要好。
总制片人任大惠在会上透露:电视剧《三国演义》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该剧总投资6800多万元。国内播出广告收入和出口收入不仅可收回成本,还赚上千万元。
与会专家指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具有文化寻根意义,事关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应予高度重视。它第一次把优秀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完整地搬上屏幕,这是不简单的,必将载入电视艺术史册。
  电视剧重在与当代人沟通
研讨会突出地强调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如果说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原小说是糟粕与精华并存的话,电视剧在当代阐述意识与历史文本意识的结合上,就有不少可贵之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思想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涉及政治、道德、哲学、历史……,观众尤其可以从中感受到军事文化,智谋文化,用人之道,管理之策等的刻意表现。它们是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应予继承发扬的。有的专家指出,《三国演义》世界流传,国际友人把它当成军事教科书,智力教材,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中吸取其有益养分呢。可惜的是电视剧播出后,舆论界对这方面谈论不多。总导演王扶林在会上说《三国演义》的内涵与现实多有贴近!魏蜀吴都奉行以才治国的路线,如果我们的干部在这方面都有很高自觉性,那我们事业将会更加发达兴旺。他还深有感受地说,我在拍戏中就是用《三国演义》精神拍《三国演义》。
  值得探讨的课题
专家学者们在肯定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认为,这个大投入大制作的艺术创造工程留给了几个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原著与改编问题。电视剧的改编,面对罗贯中的原著面临着电视剧与小说的美学风格,电视剧的表现取舍与小说结构繁简,改编的艺术追求与观众的欣赏、优秀古典小说的高水准与改编者的主观条件等矛盾。如何统一,如何改编?改编大约有:1.取原作精神重铸新篇;2.尊重原著大胆创造;3.忠实原著适当调整以转换形式这几种办法。电视剧《三国演义》采取的是第三种办法,可以的,且取得了一些成就。遗憾之处在于处理上述的矛盾统一上,发挥改编的创造性上还有些问题须深入解决。
二、文夹白的艺术处理与语言问题。从研讨会反映,有不少观众对电视剧人物对话文夹白的处理是认可的。社会上有的教师说,这样还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研讨会有的专家认为,电视剧文与白处理还有问题,有的地方太文,且有无必要。因为太文,只好打字幕,这又影响对画面的观赏,也不是好办法。还有的专家认为语言应当现代化。文言是罗贯中的书面语,并非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语言意在与观众沟通,文夹白的处理应算决策上失误。
三、武戏文唱与武打问题。有的专家指出改编有个改编者的风格与个性,武戏文唱也不是不可行的。现在的问题是,武戏文唱不是没有武戏,而武戏不令观众满意。武打戏在影视创作和制作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成功的打斗作品除打得真实之外,还辅以高科技手段使之夸张,更具可看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