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下基层”者莫“吓基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1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下基层”者莫“吓基层”
辽宁丹东市于重恩于钦辉
上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到基层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为基层排忧解难,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然而,如今在许多地方和部门,“下基层”却变了味,走了形,群众谓之“吓基层”。上级机关的工作人员下基层让群众害怕的有如下几方面:
吃。东港市一家乡镇企业的负责人说:我就怕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来“下基层”。因为这个时候来的人,手里都握有大大小小的实权,来的目的只有一个:找个地方吃饭。基层也只好硬着头皮接待。长此以往,基层难以承受。
玩。一次,我们到一乡办机械厂了解情况,正和厂长交谈时,进来4个金融部门的人,对厂长说要借用屋子。厂长问干什么,来人说要打麻将。当时正是上午9点,这帮人竟心安理得地垒起了“长城”。至于借“下基层”检查之名,到风景区游玩、到舞厅“潇洒”,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拿。伸手要土特产,是一些“下基层”者的另一个目标。土特产丰富的地方,“下基层”的人也就格外多,这些地方的领导也就显得格外忙。夏天拿水果,秋天拿对虾,冬天拿大米,几乎成了“惯例”。沿海一个乡的领导很有感触地说,去年秋天清闲多了,原因之一就是乡里对虾减产,来人骤减。
借。在一些人看来,“下基层”借钱、借物、借车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结果往往是有借无还。一名具有相当级别的领导年初到一企业去借款数万元办私事,当时答应年终还。可过了一年多,企业也没见到还款。厂里找上门去要,这位领导竟振振有词:“你们厂效益那么好,还在乎这点钱,真小气!”弄得厂长哭笑不得。
凡是“下基层”者,借口往往都多得很:开会、检查、评比、考核、考察……。有句顺口溜对这些人作了描述:“下乡坐小车,有吃又有喝,啥事没解决,基层直哆嗦。”也难怪,这些“吓基层者”,不是管钱、管物的,就是管人的,对于基层来说,都是些“惹不起”的人物。
看来,对这些人的这些作法也应采取点强硬的惩处措施,使他们想“吓人”时自己先害怕,不然的话,若让“吓基层”者为所欲为,如何让基层集中精力抓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