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阅读
  • 0回复

在不少严肃艺术场所举步维艰纷纷“转向”的时候——北京音乐厅缘何“火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1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不少严肃艺术场所举步维艰纷纷“转向”的时候——
北京音乐厅缘何“火爆”?
本报记者杨柏青
以推崇高雅严肃音乐著称的北京音乐厅,近一年来开始“火爆”起来,据了解,仅去年7至12月份,演出场次就达165场。在连续亏损9年后,首次向主管单位上缴纯利47万元。截至今年2月20日,已订出160场,占1995年全年计划的1/2。在家具展销、时装表演纷纷“入侵”博物馆、美术馆的今天,在不少严肃的艺术场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匆匆“转向”的时候,一个长期疏于管理的“包袱”单位缘何变得如此“火爆”?
  特色即优势
1994年初,刚刚30出头的天津美术学院八五级毕业生钱程出任北京音乐厅总经理。上任伊始,最迫切的问题是令人窒息的经济压力。
如何扭亏为盈,如何走出经济困境,一时众说纷纭。有人提出,将地下室改为商场,把部分场地改为卡拉OK厅,在顶楼上竖起商业广告牌,靠“副业”“丰衣足食”;也有人提出,音乐厅的固定资产就达9000万元人民币,用这笔“家产”,多兴办几个实体,“广种博收”;还有人提出,音乐厅应实行内部改造,以适合各种演出活动,特别是那些效益看好的通俗音乐活动的开展。
面对这些议论,钱程态度明确:“中国应当有严肃艺术的一席之地。作为中国唯一一座高档次的专业音乐厅,北京音乐厅演奏严肃音乐的宗旨不能变。也只有牢牢地保持这样一个特色或曰优势,北京音乐厅才能在众多的文艺厅堂中显出其特色。”
  寻找“契合点”
如何把北京音乐厅从单纯的演出场所变成立体的音乐机构,是一种职能上的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北京音乐厅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多次派人深入大专院校和厂矿企业,进行多方位的社会调查和行情跟踪。他们注意了解观众心理,寻求艺术与消费之间的契合点。在“雅”与“俗”的天平上,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艺术规则,组织了一系列“两个效益”皆好的演出活动:
——1994年5月他们组织了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从中央领导到普通观众,概不赠票,结果场场爆满。义演的3万元收入,已寄往西北老区,负担100个孩子10年的教育所需。
——7月份的卡拉扬逝世5周年纪念音乐会,场面别致,打破了演员与观众的座序,边演出边恳谈,专家、观众面对面交流,给人印象至深。
——8月份的全国少儿音乐夏令营活动,让作曲家同少儿交朋友。这项活动还给音乐厅带来了一批稳定观众——少儿家长。
以后相继举行的沈湘音乐会、伏尔加之声音乐会、学生免费音乐会、外国名歌200首音乐会、老三届音乐会……更是盛况喜人,场场座无虚席。
“我感谢北京音乐厅安排了如此周到的演出活动。可以说,每场演出几乎都是有针对性的,每场演出都拨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一位叫王攀的观众在听完老三届音乐会说出这通话时,竟泪流满面。
    “点子”与管理
一个好的“点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笔可观的效益。“点子”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管理。北京音乐厅的“点子”管理,有着自己独到的魅力。
点子之一:优化内外环境。记者步入北京音乐厅,仿佛置身于艺术的幻化世界。那金碧辉煌的装修和柔光四溢的设计,营造了一种庄重而艺术、神圣亦现代的氛围。墙上的一幅幅艺术大师的画像,使得音乐厅更添了一份肃穆和凝重。一切都显得如此协调、恰到好处。可有谁知,还在一年前,这里因年久失修,一切都处于倾颓状态。钱程他们靠集资、靠微薄的创收,对音乐厅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在“内部”环境优化上,他们更不手软: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到《北京音乐厅员工手册》上来;聘请资深音乐家李德伦等作为音乐厅的艺术指导,以把握音乐厅的总体发展方向;增加演出场次,变以往一天最多两小时的音乐会为每天早上10点至晚10点的“全天开放”式音乐欣赏。
点子之二:研究生当领位员。1994年5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宣传栏上,北京音乐厅的招聘启事赫然引人。以5月9日晚北京科技大学11名研究生在北京音乐厅按服务规范上岗服务为发端,北京音乐厅的大学生、研究生领位员制度逐渐形成了传统。
“我们来这里做服务员,除了增加点收入,更重要的是争取欣赏音乐、接触社会的机会。”一位名叫吴晶的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告诉记者。
点子之三:开放“走台”。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高雅的音乐,让那些收入微薄的人也可以走进音乐厅,北京音乐厅在国内首家实行了开放“走台”:允许观众白天买票入场观摩演出团体在正式演出之前的走台排练。观众只需花10元钱便可欣赏到音乐会,同时还可以看到指挥、乐队、歌唱家们是如何切磋技艺的。这对广大的音乐迷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点子之四:服务品种多样化。1995年,新年伊始,位于音乐厅门厅西北角的“提琴屋”悄然开业了。该“提琴屋”集中了16种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小提琴,价格从百十元到近万元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音乐厅的“CD角”亦在筹划之中。据介绍,北京音乐厅的“CD角”不同于一般的音像商店,它将利用电脑控制网络将CD经典推荐给入网的顾客。此外,北京音乐厅的“音乐书店”、“花房”等设施也在运筹之中。
  “托江总书记的福”
“北京音乐厅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是托江总书记的福啊!”一提起北京音乐厅现在的兴旺状况,钱程就情不自禁。
演出部经理王玲更是一语道破:“没有中央领导的支持,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严肃音乐的舆论环境,北京音乐厅的‘火爆’是绝对不可能的。”
北京音乐厅自1985年开张营业以来,几起几落,几喜几悲。特别是1987年以后,经营连年滑坡,完全靠国家补贴为生。一座富丽堂皇的艺术殿堂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中间的酸楚,用著名音乐指挥家李德伦的话说,是“一言难尽”。严肃音乐的全国性滑坡,港台通俗音乐的严重冲击,成了这“难尽”之言中的核心。但自江泽民同志出席1994年新春音乐会,号召全社会来支持高雅艺术的发展以后,全国的舆论环境为之一变。从中央到地方,领导重视,文艺部门响应,为严肃音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火爆”能否持久
北京音乐厅“火爆”了,在全国的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冲击。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火爆”能持续多久。
记者了解到,音乐厅的观众大部分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的人,还有不少是学生甚至是外地出差人员。他们的囊中是否“羞涩”,直接影响着音乐厅的“火爆”前景。
首都师范大学的吴思敬教授认为,北京音乐厅偶然“火爆”的背后,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趋势,那就是长安街上不能没有文化,文明古国不能没有高雅艺术。随着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上档次就是时间问题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的刘福春认为,从短期上看,“火爆”也会潮涨潮落,“火爆”会受消费者收入、心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一旦观众的素质上去了,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雅艺术的发展氛围,这种“火爆”就能天长地久。
中国合唱协会的孟昭林认为,北京音乐厅的“火爆”,最关键的一点是得益于中央领导的支持。中国的严肃艺术尚在幼嫩阶段,还需要更多的人浇水培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