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造福于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造福于民
张雪寒张祎
春节刚过,山西省运城地区爆出一条新闻:河津市樊村镇干涧村党支部书记史民志近年将自己的资产达420万元的焦化厂、洗煤厂、车队等三个企业,无偿贡献给集体,作为发展全村经济的铺路石。
干涧村北靠吕梁山,村西有道涧壕,暴雨时节,汪洋一片;雨过天晴,又干涸无水,故村名为干涧。
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1982年初,史民志联合几位村民在全县率先购买汽车跑运输。养车挣了钱,他又利用当地煤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相继创办起炼焦厂、机砖厂、造纸厂,组建了汽车队,形成了产运销一条龙,使村里300余名剩余劳力有了活儿干。
史民志勤劳致富,在当地群众中带了个好头。然而,面对部分致富无本领、脱贫无门路的困难户,史民志饱汉不忘饿汉饥,竭尽全力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他先后拿出30多万元资助百余户村民办企业;拿出数万元,为村里特困户排忧解难;出资12万元为村里盖起一座教学楼;捐资10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8台,打深井11眼,修防渗渠道3500米,使1000亩高垣旱地变成了水浇田;投资12万元,拓宽和硬化了村主要街道及村里通往大临公路的3000米路面……
史民志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感激和拥戴。一年中秋节,600多户村民自发地给他送去一块大匾,上题“造福于民”四个大字。
10年前,史民志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考虑的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扶贫济困,而是要变间接“输血”为直接“造血”,努力为全村4000多口人共奔富裕路而开拓拚搏。他首先拿出自己的100万元资产作抵押,并四处筹集资金,从四川、陕西引资80多万元,又以股份制等形式筹集资金70万元。他的创业精神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周围的人。看着史民志干裂的嘴唇、布满血丝的双眼,谁不为之感动。村民们不计报酬,齐心协力,人拉肩扛,建厂房、装设备、筑高炉。当第一炉焦炭出窑后,工人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开弓没有回头箭。史民志又投资40多万元办起一座年洗精煤15万吨的洗煤厂,购回10余辆“大波兰”车、两辆“五十铃”大卡车,组成了一支年创利100万元的运输车队……
十年风霜雪雨,饱尝酸甜苦辣。干涧村终于成功地发展起了一个以发电、电解铝、炼铁、轧钢等12大支柱产业为基础的“振兴实业集团”,固定资产1.2亿元,年产值1.3亿元,年利税2100万元,成为“全省百强乡镇企业”第一名,跻身“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的行列。史民志本人也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十大改革功臣”等荣誉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