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耕耘不止 奋斗不息——访俄罗斯著名影星斯米尔诺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今古人物

  耕耘不止 奋斗不息
——访俄罗斯著名影星斯米尔诺娃
许恒声
1995年2月16日,这一天对于坐落在莫斯科北京饭店一侧的“电影之家”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晚上,“电影之家”3楼的大剧场里气氛热烈,不仅座无虚席,就连剧场过道也站满了热情的观众。但这并不是一场精彩演出,而是专门为俄罗斯家喻户晓的著名影星莉吉娅·尼古拉耶芙娜·斯米尔诺娃(见图)80寿辰而举办的庆祝晚会。
庆祝晚会的舞台上摆满了绚丽多彩的鲜花,在乐曲和灯光的烘托下,她,这颗俄罗斯影坛上璀璨夺目的明星,从影60年,拍过80多部影片的表演艺术家又在舞台上出现了。这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她那风姿和气度犹在,依然那么可亲可爱……在欢庆的气氛中,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老中青几代演员向她献上一束束鲜花,热情地拥抱她、亲吻她。而那些对她非常崇敬的影迷们则朝她跑过去,跪在她的跟前,向她表示祝福。主持人向斯米尔诺娃和全场观众宣读总统、议长和各界名流的贺电、贺信。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的文化官员也走上台去宣读了我国对外友协和中俄友协的贺电,还有斯米尔诺娃的老朋友、我国著名摄影大师徐肖冰先生的贺电……
人们用最美好的语句赞扬斯米尔诺娃,向她祝寿,是因为她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总是力求在演技上尽善尽美,对她所献身的事业孜孜以求。《我的爱》、《她在保卫祖国》、《他们有祖国》和《银灰色的粉末》……她在这些影片中所创造的许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一个雪后初晴的早晨,记者应邀来到了斯米尔诺娃在莫斯科河畔的住所。这是一套外观较为考究的公寓楼房。
斯米尔诺娃的丈夫、著名电影摄影师拉波波特拍摄过《青年近卫军》和《静静的顿河》,是中国影剧界的老朋友。50年代他曾参加过拍摄大型彩色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对中国十分热爱。他已去世近20年。他们没有孩子。斯米尔诺娃如今独自居住在这里,常年陪伴她的,有人们不断送来的鲜花,还有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赠送的各种各样的礼品和纪念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毛主席赠送给她丈夫的杭州风景画和一套漆器茶具。礼品中还有她珍藏多年的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织造的毛主席像,以及小巧玲珑的中国屏风、景泰蓝和京剧脸谱……
斯米尔诺娃有两个独特的爱好,一是收藏世界各国穿着民族服装的小绢人,一是收集世界各地的大小香皂。陈列在玻璃柜里的400多块香皂中,有好几块是她先后3次去中国参观访问时收集的。
女主人热情好客,端来了点心和糖果,还按俄国方式沏了茶。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她谈起了自己的身世。
斯米尔诺娃原是个孤儿,7岁来莫斯科求学,后来学的既不是戏剧,也不是电影,而是财经和飞机制造专业。然而,斯米尔诺娃所追求的却是电影艺术。最终,她放弃原先的专业,考上戏剧学校,走上银幕。她努力学习,刻苦勤奋,成了同龄人中品学兼优的佼佼者。几十年来,她与电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功成名就,照理可以安度晚年了。然而,她却以极大的热情继续投入电影创作事业。斯米尔诺娃告诉我,前不久,她刚刚拍完一部反映“黄昏恋”的故事片,在该片中担任主角。
听说中国观众对她主演的许多影片都很喜爱,斯米尔诺娃感到无限欣慰。分手时她愉快地提笔为《人民日报》的读者,也是为广大的中国电影观众题词。
(附图片)
斯米尔诺娃为本报读者题词
衷心祝愿亲爱的《人民日报》的读者们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愿你们如同我一样热爱电影艺术!
莉吉娅·斯米尔诺娃(签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