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托起明天的辉煌——焦作中药二厂厂长张海尊知重教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托起明天的辉煌
——焦作中药二厂厂长张海尊知重教纪实
本报记者张志凯
十几年前,坐落在河南省济源市的焦作中药二厂还鲜为人知,几间破旧的平房,几台压片机,没有技术人员,更没有拳头产品。如今,这个厂变成了现代化的国家级大型企业。每当人们谈起二药厂的变化时,总不能不谈到厂长张海尊知重教的事迹。
张海走马上任时,正值厂里产品不对路,发不出工资的危难之际。他上任伊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核职工的文化水平。考试结果既令人吃惊,也在意料之中。全厂70%的职工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乃至小学以下。
为能在全厂形成尊重知识和学习的风气,重要的是要统一思想。为此,张海在领导班子内讲,在各种会议上讲,终于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成功的企业虽然各有独特的经营战略和制胜之道,但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突出了知识在竞争中的地位。
认识统一之后,职工教育计划与学习待遇规定便很快出台。厂里每年输送10名职工到各类院校脱产学习,对在岗职工则进行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全员岗位培训。另外,该厂还与河南省中医学院联合开办了中药制药大专班。为鼓励职工学习,厂里制订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仅有350人的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比例由原来的8%上升到35%,待两届学制3年的中药制药大专班毕业后,大中专水平的职工将达80%以上。
有几组数字令中药二厂人津津乐道。1987年厂里要求进厂工人的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上,当时年产值为50万元;1990年工人文化水平提高到高中、中专水平,年产值增加到500万元;从1990年起,厂里与河南省中医学院等单位合作,对半数职工进行大学专科的系统教育,并要求新进厂的员工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去年这个厂的产值已达5000万元。
张海无疑是个成功的企业家,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知识和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正是知识的力量,使他一步步由一个临时工成为拥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巨大的人才储备才能托起明天更加辉煌的太阳。作为企业经营者,他不仅在企业内部注重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拿出数十万元支持地方教育事业,把关心支持教育纳入企业经营之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