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建设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任务与目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8
第9版(理论)
专栏:

  建设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任务与目标
刘彩

继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竞相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国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现代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的总趋势,对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甚至对人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建设强大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信入手”。江总书记也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讲,还处在实现工业化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等工业化实现后再搞信息化。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利用当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进步的成果,将信息化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以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目前,我国正在投资建设基础通信网,大力普及电话等基本电信服务。由于技术进步,社会对数据、图像等非话通信的需求也日趋迫切。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提出了在继续大力普及基本电信服务的同时,建设国家经济信息通信网,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任务。这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与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已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奠定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国家通信网已初具规模,技术层次有了质的变化。
在基础传输网路方面,连通全国大中城市的100多万光纤公里光缆干线、12万波道公里微波干线和19个大型通信卫星地面站的建设项目今年将全部完工。省内本地传输网也正在加速建设,并分层次由明线、铜缆向微波和光缆过渡。全国长途电路数已增加到70万路。长途网传输数字化比重已达80%以上。这一数字式的大容量传输网不仅可以传送话音信息,也可以传输计算机数据和电视图像等其他各种形式的信息,它为我国现阶段的“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网路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国建设了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城乡自动电话交换网。1994年全网交换能力达到4800万线,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这个网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在加速完成数字化和程控化,市话数字程控化的比重达到97%。1993年我国开通了主要适用于交互式计算机通信的全国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它现已连通600多个城市,并可与公用电话网互连,已有20多个部门使用,并已与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41个主要公用数据网实现国际联网。1994年我国开通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公用数字数据网,为建立各种专用信息系统提供各种中、高速数字传输通道。蜂窝式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通信已在全国大部分县以上城市开办,用户分别达到157万和1000万户,并已初步实现了全国联网。支撑上述网络运行的信令网、同步网和监控管理网也正在建设之中。
上述基础传输网、四个业务网和三个支撑网构成了我国的国家公用通信网。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资上千亿元建立起来的、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
在电信网发展的同时,我国计算机硬件及软件产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业开始起步。我国已能自行研制每秒10亿次运算速度的巨型计算机;出现了联想、长城、浪潮等一批计算机产业集团,微型机已进入国际市场;一些软件,特别是汉化系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电子计算机开始在各行业、各部门推广应用。全国现有大中小型计算机1.2万多台,各种微机约200万台。国家经济信息、银行业务管理、铁路运营、电网监控、科技情报等十几个大型信息系统也已具雏形。全国已建立800多个数据库,有的已经联网运行。全部中心城市和半数以上的地区、1/4的县市都建立了信息协调机构;现有各类信息服务企业6万多家。

到2020年我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应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初步建成现代化国家通信网。它应具有下列特点:
宽带化。以大容量数字式光缆为主体,综合运用数字微波、卫星等辅助手段,采用宽带传输技术,在干线路径上同时提供相当于上百万路电话、上万路电视的传输能力。同时采用下一代宽带交换技术和光缆到户等宽带接入技术,实现端到端宽带高速传输。
综合化。上述宽带高速网络将成为一个能够同时传输与交换电话语音、电脑数据和电视图像及其它各种信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或称为多媒体网络。原来各自独立的电话、电脑、电视等信息终端设备也将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多媒体终端。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交互式、全动态图像功能的各种多媒体通信业务,发展电视购物、家庭办公、远程教育、视像自选等新的通信服务方式,从而大大拓宽信息服务领域。
智能化。这个通信网将具有智能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灵活选择和生成各种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可以对网路运行状况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整。
完整统一。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国家将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完整、统一、安全、畅通的国家通信网,避免走先分散建网、再设法统一的弯路。同时辅以必要的专用通信网,以满足某些领域的特殊需要。
覆盖全国。宽带高速网络要逐步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同时将大量投资于本地高速分配网路,解决宽带接入问题,使多媒体信息通信服务分阶段普及到大型工商用户、机关事业单位、科教文卫系统等,最终使普通家庭也可以享用现代化的通信与信息服务。
(二)发达的电子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提供的网路基础,建立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应用系统,实现国民经济运行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在科研、教育、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实现高性能计算机联网,促进资源共享;产生一大批专门从事各种有价值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信息经营者,建立能通过通信网接入的各类开放型的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电子信息服务行业。
(三)强大的通信与信息设备制造业。要大力发展电子工业,建立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各类通信传输与交换设备、多媒体终端及其它各类信息处理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基地,增强自主开发与生产能力。电子工业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离开了这个支柱,信息基础设施就无法建立起来。

在本世纪末以前,我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任务与目标是:
(一)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容量和质量都能基本满足社会信息流通需要的国家公用通信网。为此,要加快以光缆为主体的干线传输网路建设。“九五”期间建成“八横八纵”网格状全国光缆干线网,同时发展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长途电路数要达到240多万条。扩充、完善和普及城乡电话网,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高速数字数据网和移动通信网。全国城乡电话总容量达到1.4亿线,电话普及率达到9%,其中城市达到30—40%,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达到1000万户,无线寻呼2500万户;公用分组交换网和数字数据网分别通达90%和60%的市县。与此同时,要积极跟踪国外技术发展动向,研究开发下一代传输与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宽带网与多媒体业务的应用试验,并为现有通信网向宽带综合网过渡做好准备。
(二)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信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和行业建立运行管理信息通信系统,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为此要积极支持“金关”、“金卡”等对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具有全局性意义的电子信息应用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到本纪末要建立成百上千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电子信息通信系统。要以国家公用通信网为基础搞“大金桥”工程。国家公用通信网的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一个容量大、功能强、覆盖全国、价格合理的公共通信网路平台。还要发挥专用通信网的辅助作用,在国家公用网覆盖不到或不能满足要求的地方,支持建设必要的专用通信网。
(三)大力发展面向公众的电子信息服务。要大力发展面向公众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咨询与服务,建成一批公共信息数据库,通过通信网路向用户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要逐步推进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传统信息媒介的电子化、网络化,使电子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社会性服务行业。
(四)加快包括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在内的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九五”期间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产业,加大投资力度,组织好技术攻关,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方针,不断增强信息设备的自主开发与生产能力。
(五)加速通信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不断提高公众的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通信服务的技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