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团体科技攻关皮革产业巨变国际皮革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迎科技大会展世纪宏图

  团体科技攻关皮革产业巨变
国际皮革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
本报北京5月22日讯我国皮革工业卧薪尝胆求变革,先后历经3次国家科技攻关,10余年连上3个台阶,使这个“脏、臭、累”的落后行业突飞猛进,成为我国轻工行业出口创汇之首的实力行业,导致国际皮革加工业中心逐步向亚洲、向中国转移。1991年至1994年出口创汇由23.4亿美元增至74.58亿美元。
皮革工业抓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实现了原料出口为主到皮革制品出口为主的跨越,1994年出口皮面鞋4.7亿双,旅行用箱23.5亿美元,皮革服装4460万件。
一直参与组织皮革科技攻关的国家计委科技司有关同志就此发表谈话。中国科研实力雄厚,只要发挥团体优势,突破口选得准,就能创造奇迹。80年代初,我国皮革加工工艺落后,真可说是长长一列火车的粗质皮货抵不了外国一卡车精质皮货。所以“六五”科技攻关一开始,就冲破体制上的框框、部门间的障碍,有效地发挥产(产业部门)、学(高等院校)、研(科研院所)3支队伍力量,发挥地方和中央两个积极性,共同以工艺改革为突破口,从而建立了我国自己的优质猪皮、羊皮加工工艺技术,开发出猪皮服装革、软面革、绒面革等产品,实现了传统手工操作工艺向现代化生产工艺转变;完成皮鞋行业机械化,建设起男、女皮鞋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7—12倍,实现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把提高原料皮利用率、皮料加工升档作为攻关重点;“八五”期间,以皮革制品加工技术为攻关重点。这是一场扩大“六五”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抢占国际市场的攻坚战。“三支队伍”、“两个积极性”发挥团体攻关优势再创辉煌。
他们研制出剖白湿革技术、复鞣填充技术、大面积补伤技术、辊印辊涂技术和压花、磨花技术等,使原料皮利用率提高了20%,产品质量由过去中低革占70%—80%,提高到中高档占70%—80%;研制出的4大类18个系列产品44个新品种中,17项接近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
他们大胆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制鞋设计和加工,开发出脚型自动测量系统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整套高档皮革服装加工技术,建成国内加工高档皮革服装计算机设计推档、排料、裁样、缝制、后整理加工生产线,还建立起机械化编织皮带生产线。
中国皮革工业在腾飞。有位华侨从国外带来一双高档皮鞋送给亲友,结果仔细一看是中国生产。现在中国造的入时皮鞋、皮服,琳琅满目的皮箱、皮手套,畅销国际市场。国际上有关经济学家分析,90年代是世界性的皮革制品销售高潮的时代,世界皮革产品结构正在进行大调整,国际皮革加工工业的中心在向亚洲、向中国转移。(谢联辉周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