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生态经济:山区致富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5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走向共同富裕笔谈

  生态经济:山区致富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民政局张华云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它的西部11个山区乡镇,交通不便、资金严重短缺、工副业基础薄弱;水浇地少,环境恶劣、灾害频繁,发展传统农业举步维艰。致富的出路何在?这个旗的四十家子乡扁担沟村发展生态经济的成功尝试,给人以启示。
四十家子乡扁担沟村积极在荒山荒坡上植树种草,1202亩果树,每年产水果150万公斤,产值12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915元。
但是这个村的生态经济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全村果园仅由14户承包经营,经营能力远远低于必需的经营强度。种植和加工脱节,产供销游离,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其次,全村没有一个专职技术员,经营者对资源再生知识知之甚少。第三,全村12个果园,果树不浇水,不施肥,不改造,经营粗放。要确保其产生应有的效益,还需完善经营机制。
(一)建立统分结合的承包体制。以村委会或者运转灵活的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对基地治理、改造等统一组织;对科技、信息、产供销等统筹安排;以户或联户为生产单位采取规模适度的承包方式,形成“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的生产格局。
(二)促进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网络,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形成销售、储运、供给一条龙体系;采用股份制等形式,搞产品深加工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出效益。
(三)严格按生态规律发展生产。要根据地域的生态等值性、生产潜力的相似性以及地质地貌、土壤类型划分生态类别区域,并下派农技人员搞收益与效益挂钩的技术承包;各生产单位与科研部门挂钩,搞区域生态小科研。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生产技能。
(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据考证,扁担沟村可建立四种生态经济系统模型:林果草畜肥模式;林果粮豆模式;林果野菜真菌模式;林果花蜜模式。
以上目标若全部实现,预计该村仅现有果树基地,可获经济效益518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319元,走上致富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