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公私并行不断改革——阿根廷养老金制度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3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公私并行不断改革
——阿根廷养老金制度一瞥
兰才基
阿根廷是拉美地区最早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在经济实行大幅度调整的同时,政府对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力图建立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之前,阿根廷养老保险由政府包办。资金来源是由雇主、职工和政府三方分担,凡年满18岁的劳动者,都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并按工资或经营收入的比例缴纳保险金,也叫“工资税”,一般职工需交纳工资额的11%,雇主则应为职工交纳其工资额的15%,不足部分由政府补给。职工退休以后(男65岁,女60岁,或工龄满30年),可领取相当于在职最后3年平均工资的70%至82%的养老金,并享受医疗卫生福利待遇。养老基金的征收、管理和发放,由政府专门机构——全国退休人员服务局负责。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补贴,成为日益沉重的财政包袱。自1994年5月起,阿政府对这种传统的养老金制度及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了由私人组织的养老金征管体系和竞争机制,资金来源是入会的职工和职工所属的企业交纳的退休保险金,交纳金额占工资比例与政府统管的机构大体一致,政府不予补贴。交纳方式也作了改变,按企业性质和职工收入的差异分成若干档次。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得好,允许投保的职工退休后享受较优厚的养老金待遇。改革后,原有的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养老保险体制和机构仍然保留,双轨并行。职工加入哪种保险机构,可以自由选择。
新建的私立养老金管理体系——“养老金管理委员会”现有22家分支机构,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部门和各行业。这种机构一般都有几家大的私人银行和企业金融集团作后盾,而且要接受政府劳工和社会保险部的监督,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竞争。改革初期,入会的职工约160万名,两年来,入会者越来越多,目前已接近500万人,约占全国经济自立人口的40%。原先参加公立养老保险的职工也纷纷“跳槽”,转入到了私立的保险体系。为什么私立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记者就此专门采访过阿根廷一些退休和在职职工,他们说,私立机构比官办的机构灵活、方便,而且能获得较多的实惠。
尽管有这些优惠,但仍有相当多的职工,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愿意投保于官办保险机构,认为政府机构牢靠、风险小,而私营机构则有破产倒闭之虞,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投保职工就要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经过一番改革,阿根廷养老金制度有了起色,但又遇到了新问题。最突出的是,一些企业的雇主、职工以及自由职业者,逃交或拖欠保险金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各养老保险机构出现巨额赤字。(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