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健全的明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1
第4版(副刊)
专栏:

健全的明星
张大农
马拉多纳——这位世界足坛上的旷世奇才,这位屡惹事端的浪子,也有他清醒明智、令人颔首的表现。不久前他随博卡青年队来华比赛期间,接受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的采访。记者问:没能在’94美国世界杯赛上率阿根廷队打进决赛,这是不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马拉多纳当即回答: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怎么读书。这位亿万球迷的偶像诚恳地说:马拉多纳不是一个好的榜样。年轻人不应该向我学习。
马拉多纳的这份自知之明殊为难能可贵。恰恰是这文化教养方面的缺欠,使得马拉多纳尽管球艺卓绝,但在世人眼中却难与贝利、贝肯鲍尔、普拉蒂尼等球王等量齐观,因为他们在球场内外的行为风范都透出他们各自在人生旅途上所撷取、积累的精神财富要丰厚得多。当他们从绿茵场上引退时,依然可以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有所作为。
刚刚落下帷幕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又为我们塑造了一批金牌英雄。鉴于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和汗水,鉴于他们给广大公众带来的巨大欢欣,今天,人们怎样欢呼、嘉奖他们都不算过分——荣誉是应得的。但辉煌不应掩盖缺欠。人们大概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年仅22岁的“老将”熊倪,在运动生涯的黄金年龄激流勇退。人们对他的选择无可指责——他要去上学进修,以弥补他多年来人生的另一种缺欠。做出这个选择的只有熊倪,而有相同的缺欠,也有相同的意愿却暂时无法如愿的,在体育明星们当中,肯定不止他一人。
我国在世界体坛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说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选拔体系是有效率的,但也不能不看到另一面:运动员从十来岁被选入专业队,训练、学习、生活都被“管”了起来。运动员可以心无旁骛地专心于训练,这既是优势,也有弊病。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年轻的运动员们面临的竞争压力比较单一,文化学习的条件和动力都不能和专业训练相比,而一个人处理、应付社会生活的能力可能会退化。郎平当年作为国家女排队员,尽管在国际赛场上征战多年,但我料想,当她退役后出国留学时,她才第一次体会到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面临的诸多挑战。而没有这些年在国外的闯荡、练历,郎平也难有今天的境界。
文化教养以及社会生活能力是任何健全的人必须具备的,优秀运动员也不例外。在国外,许多非职业项目的著名运动员都有一份自己正式的职业,工作之余才得训练,临到重大国际赛事,突击集训一阵,参赛时,自己收拾行装,办理机票、签证……没有赛前动员、誓师壮行,生理和心理状态全靠自己调整。这样的运动员,其运动生涯延续到三十多岁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运动员不是运动机器。真正优秀的运动员,其良好的赛场意识、品质、毅力以及文化素养……这些综合素质,不仅决定着他在赛场上的命运,也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之路。
在竞技体育日渐商业化的今天,赛场内外的诱惑和考验都很多,要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优秀运动员,尤为难得——这需要付出许多训练场外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