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为体育染上民族特色——记太极柔力球发明人白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11
第8版(体育)
专栏:

为体育染上民族特色
——记太极柔力球发明人白榕
  本报记者 王霞光
白榕,三十出头,又黑又壮,典型的山西汉子。
在第三届工运会孝感赛区的太极柔力球赛场上,记者和所有在座的观众一样,深深地为这一颇具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所吸引,而该项目的发明人白榕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白榕其实很内秀,谈起太极柔力球,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在他看来,太极柔力球的问世,当是我国民族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太极柔力球属于球类运动,它积极借鉴了西方球类中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项目在场地、规则方面的合理内容,但又有不少本质的区别。比如在击球时,它不是像打乒乓球那样直接“迎”球,而是“引”球;它的拍子类似羽球或网球拍,它的球乍看起来像网球,但实际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不奇怪,从一九九一年开始,白榕呕心沥血研究这项运动的时候,就是想弄出点不同凡响的民族特色来。
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现任教于山西晋中地区卫生学校的白榕,坦言自己并不是非常聪明,悟性也并非很高,但他有比常人强烈的对事业的执著,这是他成功的“秘诀”。白榕折腾出来的太极柔力球,最重要的是融入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太极”的思想底蕴。
白榕发明的太极柔力球受到全国总工会、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国外也开始关注。后来,这个项目专门有了创编组,白榕和有关人员一道做了大量改进和完善工作,而全国性的培训班也已举办过四次,湖北、辽宁、福建、河南等省市正逐步普及这项运动。在本届工运会上,共有十多个省市,三十七个代表队(包括十八个行业体协)的选手参加太极柔力球的角逐。由此足见此项目之魅力。白榕认为,这个项目扩展性很强,潜力大,比其他项目更有发展前景。白榕还有一个长远的梦想:把太极柔力球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打入奥运会。敢想敢做是白榕的风格。(本报孝感九月九日电)(附图片)
图为本报记者王霞光摄于工运会柔力球比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