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阅读
  • 0回复

造一代新风——广东社会公德建设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3
第1版(要闻)
专栏:

造一代新风
——广东社会公德建设巡礼
王进江黄幸群
一个有群众广泛参与、全省上下同心努力的社会公德建设活动,正在南粤大地有声有色地进行。
前不久,我们走访了这片热土。从雷州半岛到潮汕平原,从粤北山麓到南海之滨,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广东社会公德建设的新风扑面而来。
从“三一六事件”到《社会公德四字歌》
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两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一组是由一桩见死不救事件引发的全省社会公德大讨论,这场讨论持续整一年,直接参与的人次高达2000多万之众;另一组是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两本道德教育读本——《新三字经》发行量突破3500万册;《社会公德四字歌》发行近500万册。
这两组数字是近年来广东社会公德建设的一个折射。
许多广东人至今还记得1991年3月16日发生在阳江市路段那令人痛心的一幕;13岁的少年李飞龙遭车祸,倒在血泊中。他挣扎、呼救,但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竟无人向他伸出救援之手。李飞龙就这样失去了获救的机会。
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全省震动,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公德问题大讨论。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事件的痛心和反思。举一反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道德失范现象,第一次被集中地“曝光”于“公众法庭”的被告席,并受到无情的鞭挞。这无疑是一堂深刻的社会公德教育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也在深思:我们过去的宣传教育工作往往忽略了作为现代文明伦理基石的社会公德建设,以致一些人根本不知社会公德为何物,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原因,使社会公德领域比较普遍地出现了失衡现象。在新时期里,宣传思想工作该如何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怎样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大量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省委宣传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服务中心,以立为本,虚功实做,务求实效”这一新时期思想宣传工作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新思路,他们组织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编写出版了《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和《家庭美德五字谣》等思想道德教育的系列通俗读本。这些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基础读物一经问世,立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今年起,全省统一部署,以宣传、学习、实践《社会公德四字歌》为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公德教育的浪潮。
“道德维新论坛”、“社会公德人人讲”、“培养公德心征文”、“公德讲座300秒”等上百个有关道德建设的专栏陆续在全省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上推出。《社会公德四字歌》的内容被融入各种大众化的宣传形式,小品戏曲、诗歌漫画、灯箱广告、音乐盒带、巡回演讲……
在一个简朴的县城工商管理所,年轻的女所长向我们讲述了近来管区内由于社会风气好转出现的多宗勇斗歹徒、遵纪护法的个案。末了,她用手指着墙上贴着的《社会公德四字歌》说:“‘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拾金不昧,品德高尚’,我们大家都是这样学,也都这样做。”
我们仿佛听到了广东人坚定地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声。
让公德教育走向实践、走向群众
让公德教育走向实践,在群众性的实践活动中塑造一代新风——广东人在实践中继续表现着他们的务实精神。
汕头市可算是个例子。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自主、自尊、自强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平均主义、安贫守道等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但在道德评价、道德监督方面又有些失衡。市委讨论工作时,大家一致认为,为了21世纪的新汕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有广泛群众参与的、以公德建设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已经十分迫切。但主题以什么作依托?从何处切入为好?几经酝酿,最后决定就用“从告别陋习做起”。
这可真抓到点子上了。大家首先议身边的陋习,许许多多平日里见惯不怪的不文明、不讲公德的表现一一凸显出来。例如:室内一尘不染,室外“天女散花”(从楼上乱扔废物、乱倒垃圾);草坪和花坛建起来了,却老被抄近路的人随意践踏;禁烟区划出来了,但仍有“烟民”在那里吞云吐雾……当地的新闻传媒及时辟出专栏,请大家来讨论陋习该怎样革除,怎样做一个文明市民。就这样,汕头人在讨论中得到了教益,一条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规章、制度订出来了,再辅之舆论监督和奖罚机制,人们从不自觉到比较自觉地去接受新的公德规范的制约。
过去,汕头市区马路上汽车摩托车见红灯照冲,行人见红灯照走是司空见惯的,一些路段红灯亮时,两端还要由专人拉起一道绳子,以阻挡那些惯于冲红灯的行人和车辆。然而,经过了一段“规范教育”和舆论引导后,大家对红灯逐渐有“条件反射”了。在“告别陋习”活动开始后,情形已经完全两样。马路上不管有没有警察,交通秩序一样井然有序。不久前汕头人骑摩托车还不习惯戴头盔,现在基本上都按规矩戴上了。街头采访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问及哪些是陋习,她也能扳着指头跟你数上好几件。
社会公德说到底是群众的道德实践,最大限度地释放群众投身公德建设的积极性,才能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德建设的主体。在广东,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被分解为创建文明活动的一项项具体的评选标准,实行自报公议、双榜定案、动态管理,大大激发了群众的荣誉感和广泛参与的热情。挂上“文明户”牌子的人家兴高采烈,挂不上的难免就有点脸上挂不住。在佛山,我们多次听说,挂不上“文明户”牌子的人家甚至儿女婚嫁都受影响。社会舆论发挥了实实在在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群众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便能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在这场深入持久的社会公德建设活动中,诞生了各种自发的群众性自治、自律、自我教育组织,如农村移风易俗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市民学校、礼仪学校等等。许多地方还制订了乡规民约,它既是群众中的一种互相承诺,也是一种自律。
在广东各地,社会公德建设实践的载体还有很多。如广州市的“’96系列公民教育”活动、“羊城公德公益百星评选”活动,阳江市“定点接力照顾五保孤寡老人”活动,茂名市“做好少年百万学生签名”活动,深圳市“特区与老区心连心”活动,潮州市“爱我潮州建设潮州”公德建设活动,东莞市“市民守则大讨论”活动,等等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强大的社会宣传舆论互为呼应,催生着广东社会公德的一代新风。
新风荡漾的土地
1995年初,也就是在“三一六事件”4年之后,同样是在阳江的公路上,一辆大客车意外起火,30多名旅客受了伤。来往的行人、车辆纷纷自发地加入了抢救的行列,医院、交通等部门紧急行动,伤员迅速被安置到医院专门腾出的治疗区。为了这些乘客的生命,阳江人发起了广泛的捐助活动,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居民,从个体户到教师,从年长的老爷爷到年幼的小娃娃,都慷慨解囊相助。短短数天,捐款额就达40多万元!他们捐出的岂止是些许积蓄、几个压岁钱,那是他们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缕缕情怀!
今年,还是在这块土地上,为了一个落水儿童的生命,英雄少年利春晓舍身相救;为了南鹏岛海面遇难的十名渔民,阳江水域几十艘闻讯的船只全部自动加入了救援……
阳江的变化是个缩影。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在广东确实有一种新的道德、新的风尚在发育成长,日益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华东水灾,广东人慷慨解囊,可统计的捐款总额以千万计;已成功举行多年的广州“教育基金百万行”,响应者众,仅今年一年就筹得义款1.2亿元;点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燎原之火的第一个义工团体诞生在广东,仅深圳一地在册人员已由最初的19人发展到近万人;广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移——地铁建设沿线大拆迁,涉及人数达30万之多,却有条不紊,未见有任何风波或风潮,被誉为“奇迹”。
此外,还有许多似不显眼却又令人回味的事例。无人售货商店、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无人验票影剧院、开架借阅图书……这些“新鲜事”目前在广东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在每天流动人口上百万人的广州,130多条公共汽车几乎全部实行无人售票,沿途车站争先恐后、你推我搡的镜头已难得一见。
国外曾有人以扔钱包的方式检测公众的公德水平,广东虽然没有这样做测验,但一些大商场放在门口供下雨时人们借用的雨伞,雨过天晴后大都“完璧归赵”却是不争的事实。前两年在东湖公园、荔湾公园展出的“大地走红”万把红伞艺术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而不问自取拿走红伞的事至今还没听说。
到建筑工地走走,你往往可以发现,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大标语旁,新添了一条“广州市民,谢谢你”。为什么要“谢谢”?因为施工影响居民的作息,需要大家理解、体谅。这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文明,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社会公德意识的苏醒。
当然,广东现在还远不能说已是处处“净土”,但可贵的是,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正在日益强化。在珠海等城市,有人已经习惯了出门带个塑料袋,随手用来装垃圾。
广东正在扎扎实实地进行公德建设,广东人民正大步走向文明,走向进步。虽然前面的道路仍然很长,但公德文明的种子已经播撒,它必然要开出遍布城乡的灿烂花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