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圣火照亮大凉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圣火照亮大凉山
新华社记者周志方贾永本报记者周笑浪
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形状像一个火把。火是彝族的图腾,千百年来,这个古老的民族执著地高擎火把寻找光明。61年前,长征来到大凉山的红军给还处于奴隶社会状态下的彝族儿女,带来了民族觉醒的星星之火。
青山环绕着湛蓝的彝海,刘伯承将军与果基家首领小叶丹面对苍天,歃血结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彝汉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打倒军阀,才有自由平等”的口号像火把一样照亮了彝族群众的心。红军顺利通过了千百年来没有一支军队能顺利通过的彝族区,一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也树起在大凉山中。
彝族是我国最后一个告别奴隶社会的民族。52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州长马开明是彝族的后代。他拿着一本厚厚的地方志感慨地对记者说:本世纪,彝族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1956年,中国共产党高举民主改革的火把,再一次照亮了彝族人民前进的道路。凉山儿女从奴隶社会一下子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凉山人民创造的奇迹。
60年代末,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的见证人聂荣臻元帅亲自选址,在安宁河畔建设了一座现代化卫星发射中心。一代航天兵沿着红军的足迹来到这里,前赴后继地奋斗了几十年,在树起过红军旗帜的地方树起了火箭发射架。
中国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从这里升入太空。90年代,在大凉山深处宁静的蓝色山谷里,长征运载火箭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运行轨道。火箭腾空的巨响震撼了世界。
在看见火箭之前,我们看见了火把,只见披着那种叫“查尔瓦”的斗篷匆匆赶路的彝胞,用健硕的手臂高擎着那一束火光,在黑森林的边缘划出一道美丽的弧迹。马开明感慨地说,全民族最尖端的科技成果在这里展示,使每一个凉山儿女都听到了强烈的时代召唤。凉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距离如此接近,火箭的轰鸣把我们向现代化迈进的战鼓擂得更响。
凉山人在火箭发射架下办起了希望小学,这成为大凉山中一个富有深刻寓意的景观。在火箭发射场附近的泽远乡“成功希望小学”,我们参加了196个彝族孩子每天都要举行的升国旗仪式,高高的火箭发射架成为国旗最壮观的背景。
77岁的王作义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彝族红军老战士。1935年5月,家乡越西一条“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标语吸引了这位16岁的彝族青年的目光。王作义在红一方面军三军团的战旗下,走过了雪山草地。到红军部队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为王作义和另外四位走完长征的彝族红军战士拍摄了一张合影,这张珍贵的照片至今还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在陕北,曾在王作义的班担任过副班长的张思德的牺牲,引发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生与死的一段永恒的话语。是牺牲者的伟大精神激励着这位彝族的儿子永远向前。全国解放后,他和六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重返大凉山,一直在这里战斗到今天。
讲完漫漫征途中的故事,老人落泪了,那支震撼世界的大军中的千百个彝族青年,如今只剩下他一个。热泪飘飘洒洒,寄托着老人对战友的怀念。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长征这首伟大的史诗,中国人民把自己征服宇宙的系列运载火箭全部命名为“长征”。那一团团巨大的火焰和火把一起映亮了千年不老的大凉山,也把中华民族对长征的崇高礼赞,镌刻在永恒的苍穹。(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凉山深处的“成功希望小学”。新华社记者 刘建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