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深入持久反腐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2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持久反腐败
侯宗宾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展示了今后15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前景,是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胜利跨入21世纪的宏伟纲领。全会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论述和要求,对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要把握好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保证
五中全会把反腐败问题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又一次郑重地提到了全党面前,深刻地揭示了反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联系。我们应当遵循全会的精神,深刻认识反腐败对于保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
反腐败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7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的;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依然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确认这一基本事实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腐败是改革开放的严重障碍,要保证改革开放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向全党指出,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今天重温这段告诫,联系现实,不能不唤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振兴民族、造福人民的壮举。但有的人却在改革的大潮中,不择手段地谋取非法利益,侵占国家和集体的财富,损害群众的利益;有的人还借改革之名,中饱私囊,玷污改革声誉。应当看到,在改革的年代,新事物总是与腐朽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而且腐朽的东西往往寄生并依附于新事物而滋生蔓延。所以,不铲除腐朽的东西,新事物就可能被腐朽的东西所窒息,改革的成果就可能被腐朽的东西所吞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克服腐败现象,对保证和促进改革的进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点,可以说今天人们看得更清楚了。
反腐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是硬道理。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靠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靠发展;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强国之林,也要靠发展。腐败不仅干扰和阻碍改革开放顺利进行,而且对经济发展也带来直接的破坏。据统计,1982年到1993年,全国查处的党内违纪案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类案件占29.4%,居各类案件之首;1994年上升为42.6%;1995年上半年又上升为44.3%。那些违法犯罪分子在极度贪欲的驱使下,挖空心思地侵吞社会财富,数十万、上百万元的案子时有发生,甚至上千万元、成亿元的案子也出现了。腐败不仅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破坏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而且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秩序,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还毒化社会风气,挫伤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大量事实表明,腐败是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力量。不坚决惩治腐败,让贪污贿赂横行于世,经济就难以搞上去;即使搞上去了,也会垮下来。坚决惩治腐败,对蚕食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是打击、是震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维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可以说,反腐败就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保护和促进。最近查处的无锡新兴公司特大投机倒把案,严惩了一批经济犯罪分子,为国家直接挽回巨额经济损失,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秩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那种反腐败会妨碍经济发展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
反腐败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一些矛盾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中,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是一个重要方面。据有关研究机构的民意调查,近几年腐败现象一直是各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我们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腐败现象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不相容的,我们党从来都是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近几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就查办案件工作的情况看,从1993年9月到1995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44913件,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有237627人,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35人,地厅级干部546人,县处级干部6582人。全党加大力度惩治腐败的举措深得党心民心。民心顺了,社会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以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
《建议》指出,今后的15年,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即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在这样一个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要立足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更大的成效适应转变时期的更高要求。
五中全会指出,要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是我们开展工作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反腐败斗争要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要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改革措施和重大经济行政决策的实施相结合,同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相结合,使反腐败斗争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及时为改革和发展排除干扰和障碍,创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同时,应当明确,越是发展经济、深化改革,越要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依然艰巨,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反腐败斗争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各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格局。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就要建立和落实反腐败斗争的责任制。反腐败斗争是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反腐败斗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个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形成总体合力,就能有效地推进反腐败斗争。这些成功的做法,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所必须坚持的。在这里领导是关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除了要负总责,还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明确,哪里有严重问题不查处,就要追究那里领导的责任。
腐败是复杂的社会现象,牵涉到的方面非常广泛,要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反腐败坚定不移,长抓不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治理腐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长期作战;同时,还要树立信心和紧迫感,态度坚决,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工作。在这方面,各地已经摸索和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做法。比如,把反腐败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形成声势,集中解决几个突出的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地看到反腐败的成效,增强信心,以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地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又如,下大力气治标,以遏制住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取得深入开展工作的基础。同时,重视治本,注意从宏观上、源头上研究和解决治理腐败的问题,在体制、机制、法制方面提出对策,把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与查案纠风紧密结合起来,治标治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五中全会提出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建立健全防范干部滥用职权的监督机制,这是对标本兼治方针重要而又具体的体现。在新形势下,腐败的要害是滥用权力,要消除腐败,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权力运作程序和规则,进一步规范领导行为和行政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制止以权谋私行为。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建立健全防范滥用职权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一个严峻、重大的课题,需要花气力做艰苦、深入的工作。
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抓好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要继续保持反腐败三项工作的总格局,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重点抓好制止公款“吃喝玩乐”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搞好专项检查。在元旦、春节期间,更要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防止回潮。同时要继续抓好对超标准小汽车的处理,对那些搞变换手法、花样翻新和违反规定继续购买、乘坐进口豪华车的要严肃查处。在查办案件方面,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要注重对发案率高、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查处,对已经发现的重要线索,要紧抓不放,抓住时机,主动出击,穷追不舍,查一个水落石出。要搞好办案的组织协调,发挥联合办案的整体效能,提高办案质量。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方面,要切实抓好治理公路“三乱”、中小学乱收费和有关部门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等歪风,重点遏制公路“三乱”问题。要搞好明察暗访,对令不行、禁不止的,要坚决查处。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加强党性锻炼,严以律己
五中全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严以律己,防微杜渐。这体现了我们党历来严格要求领导干部的精神,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党性如何,行为如何,不仅关系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和公众评价,而且直接关系党的任务的实现,关系党的形象。以领导反腐败工作来说,领导干部党性强,能够正确对待权力、地位、金钱等问题,处处严以律己,为人表率,就能取得群众信任,领导反腐败就具备了基本条件。不然,如果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放纵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以权谋私,贪图享受,破坏纪律,那就不可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反腐败斗争,不可能在实践中认真抓这项工作,也难以取得群众信任,有效地开展工作。孔繁森、张鸣岐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党的干部的良好形象,但有的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却对党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这是必须认真解决的。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世界观等方面下功夫,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要坚持学习理论,讲政治,守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以律己,防微杜渐,为人表率。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古人说,“政者正也”。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去做,我们的党就更有力量,我们的事业就更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