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时代精神的颂歌——“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百场报告演出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时代精神的颂歌
——“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百场报告演出综述
新华社记者陈雁
这是一个全部由残疾人组成的报告演出团,报告员和演员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充满艰辛和坎坷的道路。他们中有为国争光的残疾人运动员;有因公致残后自学成材的解放军一级英模;也有自筹经费办起专收残疾儿童幼儿园的国际杰出残疾人士奖章获得者;还有多次出国演出为我国赢得赞誉的残疾人演员……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用艺术美的形式,抒发出对生活的热爱。正是他们的讲述,他们的表演,在华夏大地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反响,受到了40个城市的十几万人民的欢迎,报告演出百场,场场爆满。
这个报告演出团,就是由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织的“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
止不住的掌声和热泪
1995年3月1日,河南省人民会堂内座无虚席。“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报告演出团首场报告正在举行。北京军区某部一等伤残军人李志军和沈阳市皇姑区启智幼儿园园长、肢残女青年孙淑君,在会上讲述了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拚搏取得惊人成就的经历。他们的报告不断被掌声打断,许多听众流下了热泪。报告之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7位演员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形象地表现了残疾人追求美好人生的不屈不挠精神,掌声伴着演出直至结束。
从北国到南粤,从内地到边陲,在以后的99场报告演出中,尽管场地和观众不断变换,报告员和演员不尽相同,但掌声和热泪始终伴随着每一场报告,伴随着每一位报告员和演员。无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大中小学师生和部队官兵,都被这些残疾人与困难顽强抗争,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们情不自禁地鼓掌,止不住地流泪。一位湖北日报高级记者,由于泪流满面以致无法记录。辽宁中医学院一位学生说,我很少流泪,可今天却止不住眼泪。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用“座无虚席”来形容百场报告演出显然不够,因为任何一场都有找不到座位的观众。在河南大学,3000个座位的礼堂涌进了4000多名师生;在湖北,常常是三个人挤坐两个位子,过道上还挤满了人;在湖南、宁夏,报告演出一周仍不能满足群众要求,不得不破例加场……
他们展示了一种精神
这个报告演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是这样看的:每个残疾人的生活都是一本书,写着艰辛,也写着理想和奋斗。报告人的报告中体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就和听众的自身感受产生了共鸣。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残疾人顽强拚搏、身残志坚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生奋斗精神,能给人以振奋,催人向上。
的确,报告员和演员正是以自己的事迹和表演,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时代精神。
昆明市直机关的一位干部说,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它能荡涤错误思潮和腐败现象,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江苏省总工会的一位同志激动地说,听了这个报告,真是受了一次灵魂的净化。报告演出人员虽然身体有残疾,但精神境界却是高尚的、完美的。我们许多肢体健全的人,思想上的残疾却要严重得多。
在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要不要讲无私奉献,怎么摆正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都使一些人感到茫然。这些残疾人正是以自身的经历回答了这些问题,告诉人们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兰州27中一位女教师说,我和我的学生是含着热泪听完报告的,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教育了。现在许多青年整日迷恋歌星、影星,摆不正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这些残疾人的事迹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得更有价值。河北省团委的一位干部认为,爱国主义不光是理想,更是一种责任。这些优秀的残疾人正是把这种责任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中。正因此,他们的报告才获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
报告演出团所到之处,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和震撼,更多的是反思和行动,是理解和支持。
甘肃省的两位大学生听完报告情不自禁跑到后台,十分愧疚地对报告团成员说,国家培养了我们这么多年,而我们过去想的更多的是将来向社会索取些什么,以实现所谓的自身价值,现在想起来我们的思想境界是多么渺小啊。湖南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会场上就忍不住喊出了:“李志军,我这20年算白活了!”
像这样受到震撼的年轻人,在报告演出团到过的每个城市都有。他们从这些优秀残疾人的事迹中受到教育,从残疾人演员的表演中受到鼓舞。报告演出使他们重新审视人生,反省自己。
合肥的一位老工人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最近突然说要退学经商,怎么劝也不听。正在这时报告演出团来到合肥,老工人硬是拉着儿子去听报告。当天晚上,儿子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第二天对父亲说,与那些残疾人比我算什么!我要对得起国家的培养,把大学读完。
参加报告演出会后,一位曾为报考师范而后悔的农村学生郑重地向学校提出,毕业后要重回乡村,献身家乡的教育事业;一名在团省委工作的女干部志愿申请到残联工作,以便能更直接地为残疾人服务。更多的人则表示,要加入到扶残助残的志愿者行列中来。
可以说,报告演出团走到哪里,那里就掀起一股扶残助残的热潮,人们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向社会捧出了一颗颗爱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帮助残疾人,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以往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怜悯已被尊重与敬佩替代。江苏省晓庄师范的两个女生坦言:过去对残疾人只是可怜,听了报告,看了演出之后,对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不仅有了尊重更有了敬佩,加深了对残疾人的理解。
今天,报告演出团在上海举行了第100场报告演出,为这次历时10个多月的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百场报告演出虽然结束了,但是报告演出团鸣奏出的“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颂歌,却会经久不息地在华夏大地回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