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改革春秋扬正气——河南入选“五个一工程”电视剧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1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选评征文

  改革春秋扬正气
——河南入选“五个一工程”电视剧述评
李庚香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农业省向工业省转变的过程中。和这个基本省情相适应,河南的电视剧生产、特别是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提名奖的五部电视剧,着力于反映河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河南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阳光沐沃野,田园更富庶。”18集电视连续剧《颍河故事》,主要讲述颍河岸边普通百姓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所发生的故事。这部深层次反映改革精神的力作,通过新老农民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内涵:改革的波浪不断冲击着田园的篱笆,改变着村庄及人们的命运。外界的诱惑和内部的磨难,促使许多农民离开村庄,踏上了一条既是逃避又是寻求的道路。他们命运的变迁表明:虽然人们为历史的进步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这些代价换来的却是巨大的收获。
如果说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提名奖的《颍河故事》描绘了大变革的光辉初照中原大地颍河岸边、河南人的精神因之发生变化的当代乡村生活图画,那么1994年度入选作品《乡里故事》,则通过程家大院在变幻的时代风云面前所经历的一场痛苦“分娩”和程家大院里每一个人的命运际遇,以及田芜镇与瑶村之间的巨大的经济落差,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与大家一起“共同富裕”的深层问题,揭示了中原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转型”、文化“转型”的艰难。只是和《颍河故事》相比,《乡里故事》的文化内涵更为厚重,在反映河南巨变上具有一种独到的深刻性。
从1992年以来,河南电视剧生产在重视农村题材创作的同时,加强了工业题材和商贸题材的创作。河南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九十九只小白鸽》,就体现了这一思路。该剧虽然是一部儿童剧,但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反映大题材、大时代,热情地讴歌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奉献精神,奏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这三部作品,取材于当代生活的热点,都热情地讴歌了河南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生活,刻画了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生活观念的裂变和情感位移,和这些描写改革年代平凡百姓生命轨迹的群塑式的作品不同,1991年入选的电视剧《焦裕禄》和1992年入选的电视剧《常香玉》,则着力于弘扬时代正气,描写在中原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可以说,正是这无数英模人物和平凡百姓那如歌如泣的生命吟唱和走向美好明天的勇气,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汇成了我们伟大时代的主旋律。河南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的5部电视剧,努力通过活生生的人物的命运来体现时代的变迁,抒写改革春秋,弘扬时代正气,既与时代同步,又与人民同心;既有悲壮的格调,又有明亮的色泽;既有振奋之感,又有审美之趣,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终于绘就一幅好风景,织成一张丰收图。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宣传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