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秦蜀襟喉今何在崤关遗址有新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秦蜀襟喉今何在
崤关遗址有新诠
据新华社西安电(记者边江)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古大散关遗址究竟在何处?考古专家新近得出与前人所知大相径庭的结论。
大散关又名散关、崤关,是古代关中的四大门户之一。素有“秦蜀襟喉”之称,在大散关进行的战事有史可查的达70多次。
到了近代,大散关遗址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有关散关遗址众说不一。本世纪30年代中期,主持修建宝(鸡)汉(中)公路的赵祖康先生,在宝鸡市西南约20余公里处秦岭北麓一条山沟的古关隘悬崖石壁上,凿刻了“古大散关”的题记,此处遂被认作古大散关遗址而沿袭多年。
一年前,凤县3个学生玩耍时,在秦岭主梁分水岭上今川陕公路33公里处“秦岭”石碑西侧约百米的古道边,挖出一块古代石碑的上半段。这块残碑长约70厘米、宽50厘米,碑上刻文已残缺不全。但碑头“重修大散关记”几个大字仍很清楚,碑刻正文小字中尚可辨认出“嘉定八年”、“前后官兵”、“利州路兵马”等字样。
经宝鸡、北京等地考古工作者鉴定,确认该残碑系南宋年间所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