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打好第一仗——再论力争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3
第1版(要闻)
专栏:

  打好第一仗
——再论力争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本报评论员
去冬以来,尤其是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话会议召开以后,全国各地紧急行动起来,掀起了多年不见的冬修水利热潮。这种景象的出现,可喜可贺。但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至今也有少数地方对冬修水利工作领导不够重视,措施不够得力,进度迟缓,个别地方甚至草草收兵,走了“过场”。
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力争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要夺取今年农业丰收,首先必须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第一仗。只有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丰收才有前提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但有些地方,在领导同志的头脑里还没有真正挂上号,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一些地方冬修水利行动迟缓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地方的同志或许认为,前几年没有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收成也不错。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去年,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仍然夺得了较好收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决不能因此就认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重要或可有可无。就生产条件而言,现在的农业丰收,相当程度上是在吃以前甚至是70年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老本。试想,这样的老本还能再吃下去吗?
冬修水利不得力的地方,归根到底还是领导不得力。抓紧当前有利时机,打好冬修水利开局这一仗,应注意克服这样几种心理和情绪。一是克服侥幸心理,认为不修也不要紧,也能过得去。天有不测风云,不夯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个基础,指望丰收就像是望梅止渴,遇上个水旱灾害,丰收很可能化为泡影,侥幸不成反遭不幸,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应当记取。二是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认为我这届政府只管几年,抓水利见效慢,不如干点来钱快的工业商业项目,多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这种短期行为是很有害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靠一届一届政府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只有不断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才有保障。各级党政领导要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长远规划,并从现在起付诸行动,每年都有新的动作、新的建树,这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正的政绩。三要克服畏难情绪,怕群众难以发动,不好组织,吃力不讨好。这是一种误解,没有认识到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政策出台后,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呼声日高。一些地方的农民说:“秋后遭灾受罪,不如现在吃苦受累”,“旱了花钱买水,不如挖塘蓄水”,生动地反映了这种要求。明智的领导者应该善于因势利导,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将农民的积极性化作冬修水利的实际行动,于农民、于集体、于国家均有益。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离过春节只有一个多月的宝贵时光,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等过了春节就要忙于春耕,有些农田水利工程想干也干不成了。因此,各地尤其是那些冬修水利抓得不力的地方,应抓紧当前的时机,突击进行一次再组织、再发动,尽快把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再掀一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要因地因时制宜,大小工程结合,注重质量和实效,力争干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不搞花架子,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