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富民工程与“逼官富民”——访青年学者钟朋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2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富民工程与“逼官富民”
——访青年学者钟朋荣本报记者朱剑红
记者:最近,你为河南济源市提出了一套“官逼民富”的方案,受到理论界和新闻界的关注。请你谈谈“官逼民富”这个想法是怎样提出来的。
钟朋荣:“官逼民富”是济源市的实践,我对他们的实践给予了总结发挥。近两年,济源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千方百计地帮助老百姓致富,如自上至下层层下达致富指标,自下至上层层上报致富项目。他们将这项工作称为“富民工程”。我体会,这项工作实际是政府“逼”老百姓致富。因此,我帮他们做了一个方案,名称就叫“官逼民富”方案,整个工程改为“官逼民富”工程。
记者:你们所提出的“官逼民富”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钟朋荣:主要内容是十五个字,即选项目,定“头羊”,请师傅,设基金,找市场。
中西部地区的老百姓一般比较闭塞,信息不灵,见识较少,让他们自己选项目很难选准。相比之下,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如科委、农委、财委、工业局、轻工业局等部门的干部,包括一些技术干部,信息比较灵通,接触面比较广,见识比较高。在这些部门抽调专人,成立选项目小组,就可以为老百姓选出适合本地情况、风险小、易于上马的项目。
项目选好后,由市政府推荐给各乡镇,每个乡镇政府负责在本乡镇找出若干个有一定资金实力、本人经营素质比较高、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创业精神都比较强的投资者,作为带领本地老百姓致富的“头羊”。这些“头羊”再从市政府所推荐的项目中,选择一两项进行投资。
市政府选项目小组和乡镇政府,不仅帮助领“头羊”选好项目,严格论证,还帮助他请“师傅”,买设备。
为了消除领“头羊”的后顾之忧,市政府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设立创业风险基金,如果“头羊”所上的由市政府推荐的项目非本人原因而失败,则市政府用上述基金来承担部分风险。
记者:这样,是否会因项目失败或其他原因,出现政府补偿无底洞的局面,使政府处于被动状态?
钟朋荣:一般不会。第一,市政府所推荐项目,主要选择常规性产品,很少高风险产品,这些产品在其他地方,甚至在周边地区有成功的实践;第二,所选的“头羊”,在一个乡镇都是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经营经验的人;第三,市委、市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要求是,只能成,不能败,这样对他们也有很大压力,他们会千方百计帮助这些“头羊”把企业搞好。
市场问题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市政府向“头羊”所推荐的项目,都是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但这并不等于不需要推销。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说,推销是一件最难的事情。在他们起步的时候,非常需要政府帮助。因此,政府要通过建市场,招商人,找商路,成立销售公司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推销产品。商路一旦形成,局面一旦打开,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记者:“官逼民富”,实际上是包含了官帮民富,官引民富。这个“逼”字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你当时怎么考虑要用这个“逼”字?
钟朋荣:我认为,这个“逼”字不仅对济源有用,对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地方都有用。中西部地区的群众是勤劳的,不怕吃苦,但也确实存在一部分人有惰性,缺乏创业精神的现象,不少人小富即安,不求创业。和沿海地区相比,这也是形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支撑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既不是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巨额投资,也不是本地特殊资源,而是温州人特有的精神。这个精神我概括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所以,强调了“逼”。
记者:“官逼民富”似乎也有“逼官富民”的意思,即市政府“逼”乡镇干部,乡镇干部“逼”村干部,一层一层地“逼”他们帮助群众致富。
钟朋荣:“逼”官富民,这既是“官逼民富”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项活动的一项重要目的。实施“官逼民富”工程,通过“逼”官富民,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的富民意识。逐步使他们树立这样的观念:看到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经营和劳动富起来了,便打心眼里高兴;看到老百姓久久不能富起来,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自己吃饭、睡觉都不香。有了这样的观念和立场,他们才能当好老百姓致富的领头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