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初到太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闻随笔

  初到太原
本报记者刘伟
前几天,从北京坐火车到太原。我的下铺有一位中年女同志,昏黄的灯光下,翻看着一本杂志。一请教,原来是山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名叫谢彬。她是原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的妻子。
我说自己在西藏工作、生活了20多年,奉调初到山西。由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坡,我仍然怀念太阳炽热、碧空清澈的拉萨。想象中的太原是个烟气熏天的中等城市,大概每天得换衬衣。谢彬笑了,说太原一定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出太原车站,正是旭日东升之际,高楼密集的城市沉浸在一片桔红色中。沿宽阔的迎泽大街由东向西,车流不断,行人匆匆。这是太原最主要的一条大街,6个快车道,两边的自行车道、人行道亦很宽,街中次第间隔着各种树木花草,如同北京长安街。这么宽的街道,我跑了许多省城,真还少见。
在车上时,相隔的铺位是一位50来岁的中年人,拎了一大捆《人民日报》上车。交换名片后,得知是山西新绛县委书记吴敬尧。他兴奋地说,前不久,《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登了新绛县的一条新闻。压力大呀,我们回去要认真研究,如何把新绛县的工作搞得更好。吴敬尧介绍,新绛县大力发展农业,着重抓了多种经营。新绛的蔬菜南运河南,北上内蒙古,西去陕西,东销北京城。新绛的农民富了,年人均收入达到1200多元。
元旦的前一天,我应邀到李立功家做客。70多岁的李立功同志兴致很高。他让谢彬拿来一幅山西地形图,指点着给我介绍。山西东边是长长的太行山,西边是连绵的吕梁山脉。几十年来,山西人民吃够了交通闭塞的苦头,要开放,要发展,就必须发展交通。刚好,在1996年元旦这一天,山西省领导到太旧高速公路中段工地现场办公并看望寒冬中坚持施工的筑路工人。我亦随同前往。太旧路,被称为山西人民的志气路、致富路。此路修通,将使山西的东大门更加敞开,汽车跑6个小时,就可到达北京。在工地上,我们巧逢三对筑路工人举行简朴的婚礼。省委书记胡富国、省长孙文盛高兴地做了他们的证婚人。一位新郎对我说,去年他们踩着荒草和羊肠小道来到这里,扎下帐篷,宣誓筑路。现在公路通车已是指日可待。我们脱下新装就换工装,马上投入到工地的劳动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