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庐山,你怎样整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庐山,你怎样整容
本报记者卢小飞
本报今年1月2日在四版登了一条消息《申领世界“护照”,庐山全面“整容”》,告知读者庐山已正式列入1995至1996年度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单位。为此,庐山进行了全面整容。拆除有碍景观的建筑物200余处,清除了所有户外临时经营摊点及经营性广告,清理了所有挂扎在树上的广播线……
无疑是条好消息,令所有爱庐者欣慰。只是,硬件易整而软件难治,以笔者几个月前在庐山的亲身感受,真正煞风景的还不是这些不雅建筑,而是某些从业人员那种“占山为王”的蛮横态度和乱收费的不文明行为。仅以笔者若干见闻之一为例。
三叠泉是庐山的名胜,所在是条万木葱茏的峡谷,当你历尽跋涉之辛苦,沐浴在飞瀑的珠帘下时,的确心旷神怡。游人大都要在此留影存念,但人们在瀑布前按下快门时,往往没有留意到脚下平台上刷有一行标语:此地照相一次一元。这意味着,某个最佳拍照角度被“山大王”垄断了,笔者就遇上过一回。好在,有“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种心理准备,自然对此没有脾气,赶紧掏钱。旁边有操粤语的妇女抱怨:“明明写着一次一元,3个人合影一次,他们竟要3元,说我们有3个人头,真不讲理。”身后有家小卖部,它通着洗手间,同行者里有人去方便,回来告知是间简陋的茅厕,但却收费一元。抱怨着的人们依然蜂拥而入,因为别无选择。
说话间,一个旅游团熙熙攘攘地挤在观瀑台上照相。也就是几分钟的工夫,一阵口角噼啪爆起,一直盯着游人收费的女子挥舞起手中的阳伞,对面那男子头上着实挨了几下。阳伞继续抡,动作很利落,男子反身抓住伞,女子挣不脱便喊起来——是在喊某人的名字,被喊的人从小卖部里冲出来相帮,旅游团里的其他人赶来助阵。女人继续喊,小卖部旁的办公室里冲出了穿警服的人。继而,两个游人被抓进办公室,穿警服的人竟然拿出了手铐。至此,一个寻常冲突演成事端。
我是这场冲突的目击者,虽然听不清甲方的庐山土话和乙方的闽南方言,但还是听见福建人用生硬的普通话喊:我们全体人照完了一起给钱,一块都不会少!是非明摆着,但无辜者却被关进屋子,还不知下面要发生什么事情。一股热血涌上头顶,我敲开办公室,说明身份,证明我所目睹的事实。或许是身份的作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对方渐渐冷静下来,也为桌子上的手铐尴尬。因为赶路,我没有等到结局。以当时的那种态势,扫兴的断不止当天的那批游人。
记者无意争论甲乙之短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评判旅游产品的质量,软件往往比硬件更重要,特别是当你要申领世界护照的时候。
无独有偶。与此相隔不久,来自沈阳的亲戚在去长城至十三陵的一日五游中也有类似的遭遇,亲戚的小儿子伤心地说:想不到这就是朝思暮想的北京。宰客的中巴司机极蛮横:“告到哪儿老子也不怕。”这是首都啊,怎么得了。
旅游业是直面世界的行业,即便不领“护照”,也该随时整容的。(附图片)
庐山王家坡双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