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夜逛“下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都市一景

  夜逛“下九路”
本报记者郑德刚
久居广州的人,没有不知道“下九路”的;大凡逛过“下九路”的,大都会迷恋这条几百米长的商业街上那浓浓的商业味、悠悠的人情味和撩人的叫卖声。
被称为“购物天堂”的广州,商业街比比皆是,“下九路”不过区区之一,却魅力独具。
一个周末的晚上,记者置身“下九人流”,逢店必进,遇卖就“砍”,钱花得不多,见识却长了不少。
“下九路”不沾官不近府,窄窄的马路两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更多的则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勾肩搭背逛大街的,黑压压一片,几乎每一个店铺都挤满了人。店主笑容可掬春风满面,一位位囊中无多又耐不住客套的顾客出东家进西家,大包小包往外拎,然后当街就把刚买到的货色拿出来评头论足,口中絮絮叨叨却一脸满足接茬儿再逛。大姑娘小媳妇唧唧喳喳挑挑捡捡分明惹人心烦,同样是大姑娘小媳妇的营业员却不厌其烦无论环肥燕瘦任挑任捡。一位小童驻足玩具店的橱窗前久久不肯离去,其母无论轻嗔薄怒或温言相呵均不奏效,正尴尬间,女营业员迎出来询问,这位年轻的母亲说:“家里的玩具已经太多了,再买就重样了。”女营业员一笑:“不买没关系,别伤着孩子的心。”说着随手塞给已泪流满面的孩子一只小小的绒毛熊。母亲愕然道谢,孩子破涕为笑,一场“母子冲突”转眼烟消云散。
在一间卖皮带的小店铺里,记者左挑右捡足足耗了20分钟,几十种皮带几乎让我“砍”了一遍。一位小伙子一条一条拿,一块钱一块往下减,终于成交。我问小伙子:“挺好的皮带卖这么便宜,你不亏?”小伙子答:“亏本生意我不作,微利就行,不指望一条皮带发财,可以积少成多。我卖了几年皮带,卖出一套自己的房子。再过几年我还要买部车,靠的就是积少成多。”
路旁一间小吃店里传出觥筹交错之声和阵阵笑语,我寻声而入,一位礼仪小姐快步迎上忙不迭让座递茶。落座之后发现有一青衣老者正临桌悠然独酌,便上去搭话。老人不谙国语,我不通“白话”,连猜带蒙加比划,才知这位退休在家的老工人恰逢67岁生日,于是老伴和儿孙便拉他出来逛街为他选购自己合意的礼物。老人走累了,就自己找地方歇歇脚,家人买完东西就来接他。老人说他买东西从不去其他地方,就认“下九路”,“这地方好,是风水宝地,服务又好,东西还不贵,尤其是中老年用品很齐全。”
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话,普普通通的街,普普通通的夜,却营造融合出并不普通的悠绵之情,为万物蛰伏的残冬平添了几分暖人的春意。
告别这位老怀弥慰的长者,已近晚上10点钟了,“下九路”上依旧人头攒动、华灯高挑。目光顾盼之间,一股暖意油然而生,生活也许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繁华而不奢华,平凡却不平淡,满足而又满怀希望。
“下九路”真的与众不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