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祸起“互联”牛津“报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祸起“互联”牛津“报警”
李文政
两个月前的一天,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一位计算机监管人员在核查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时发现,牛津大学竟然有4000余名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络内黄色内容的固定“订户”!牛津大学管理部门自然清楚互联网络内存有大量的色情信息,可如此众多牛津学子遁入此道,不能不令他们震惊。牛津大学立即向主管英国教育界计算机网络的“UKENE”报警,要求UKENE协助立即在计算机系统内堵塞所有牛津学生接触互联网络内“黄货”的渠道。牛津大学计算机办公室的副主任里德先生告诉笔者,目前“漏洞”已经堵塞,可学校监管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对计算机系统实施警戒,确实是难而又难!
就牛津大学“报警事件”,笔者问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生的看法。他说:“这是地地道道的丑闻!牛津是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是英国社会道德力量的载体,而今‘色情信息’如此泛滥,不能不引人深思。”里德先生的评论是:计算机进入学校、千家万户,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其中问题确实不少。据英国兰卡郡中心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英国中学生中有10%的人在计算机屏幕上看过色情制品;而在男校,这一数字达30%。
互联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屡屡见诸报端。除严重的色情制品外,“互联”内还出现了其它各种“反社会”的“信息垃圾”。种族主义者的要求和反犹太人的宣传进入了网络——有一电子游戏竟然是用毒气毒杀犹太人的比赛!去年,网络内出现了为谋杀美国女影星福斯特而征招杀手的广告,联邦调查局不得不为此进行专案调查。去年夏天,英国核物理学家戈德弗雷向互联网络输送的内容引发一起诽谤案;里兹大学一学生在互联内无端攻击英内阁社会保障大臣里利,里利愤而与里兹大学校长办起交涉。此外,互联网络内还有不少邪恶的内容,如可卡因配方,炸弹制造方法和扎根串联、谋反政府等等……
面对互联网络出现的严重问题,英国舆论深表忧虑。前不久,《泰晤士报》在一署名文章中说,计算机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微笑,但有一天,我们也许不得不把脸上的微笑“擦掉”。正如英国一则谚语“我逮住了一只狗熊,可它却不让我脱身!”英国社会舆论已要求政府采取严格措施,加强管理,用其“长”、避其“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英国内务大臣霍华德去年初发表讲话,提出要强化对计算机色情制品的管理法规,要组织新的警察力量去防范、稽查围绕计算机系统出现的犯罪行为。
目前,英国各大学已普遍与互联网络联网,并正向中小学推广;英国有30%的企业使用互联网络,15%的英国家庭拥有计算机;互联网络每天平均存入的信息量相当于数千套《大英百科全书》。面对这高速传递的信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络实施有效控制,如何摆脱色情内容和其它“信息垃圾”的困扰,的确是信息时代向人类自身提出的迫切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