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用好新税制这把“金钥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1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用好新税制这把“金钥匙”
王怀忠
安徽阜阳地区财政收入两年翻了一番多,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两年连跨9个台阶,受到国内各研究机构的关注,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起飞的奥秘何在?原因就是用好了“新税制”这把金钥匙,促财政状况好转;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国有企业的生命力,培植新的增长点。
安徽省阜阳地区在实行“新税制”前,是个支大于收的财政穷地区。1993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政状况迅速好转,一跃成为全省增幅最大的地区,1993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8亿元,比1992年增长32%,首次扭转了历史上支大于收的局面。1994年由于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实现财政收入12亿元,比1993年增长53.4%,收入规模跃居安徽省第二位,提前3年实现与省政府签订的财政收入责任目标,1995年完成财政收入17.2亿元,比1994年增长54%,创造了两年连上9个台阶的辉煌。
回顾新税制实现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抓机遇,促转化。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财政经济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财政体制和产业结构,使我区一开始就面临主体税种上划,历年包袱重,在财力上有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直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实施“新税制”之初,我们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向全区发出了“变困难为机遇、转变观念、迎接挑战、促进转化”的战略口号,转变就财政论财政的思想,树立发展经济促产增收的观念;转变以税养税思想,树立“以财养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看产值的思想,树立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提高看上交的观念;转变看税不看利,看利不看税的思想,树立利税分流,大财政、大预算的观念,转变不打赤字吃亏的思想,树立增收节支保平衡的观念。各县市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和收入结构,调整部署,扬长避短,寻找增长点和突破口,变压力为动力,扎扎实实艰苦工作。
二、自我加压,找动力,求发展。1994年初,省政府和省财政厅负责同志来阜阳调研后肯定了阜阳地区财政工作的思路,树立了“阜阳财政发展经验”的样板,1995年又制定了5年财政收入目标。我们把省政府的目标作为努力方向,各县市自我加压,争打财政翻身仗,再次掀起培养新的增长点,捕捉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潮。
三、改革税费收取办法,效果明显。实行分税制后,农业四税成为我区地方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本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税费收取办法改革,结果,达到了政府、农民、基层干部、财政、粮食部门五满意。
四、统管资金,加强调控,促使财政再上台阶。我们紧紧抓住3项资金统管和提高预算内收入比重两个环节,促进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1994年阜阳地区财政收入超过12亿元,其中乡镇财政收入达5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1%,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76%。
五、实施激励机制,严奖惩保增长。近两年来,我们系统地制订了财政收入的奖励办法,我们严格实施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月月有评比,季季有通报,年底大兑现的激励措施,确保了财政收入全面增长。
(本文作者为中共安徽阜阳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