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高学历者应有高素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12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高学历者应有高素质
董洪亮
近日,某重点大学校长对笔者说,该校勒令上学期5名替考的学生退学。在大学校园这块文明的圣土,也有些不文明现象。除考试作弊外,在学生食堂排队买饭时,几匹“黑马”时常会突然冒出,来得晚又要早吃饭,就到前头朋友处或同学处“加塞”。水房中的水龙头经常出现“哗、哗、哗”的常流水。教室的课桌,被部分感情丰富的学生当作倾诉情感的对象,桌面上留下诗歌、散文等“课桌文学”。授课的教师自己擦黑板,擦黑板似乎与听课学生无关。夏天,有的大学生趿着拖鞋漫游学校教室、图书馆。某些谈恋爱的大学生,于公共场所做些过分亲昵、有碍观瞻的动作。
尽管上述现象不是大学校园的主流,但需要引起广大大学生的注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文明举止?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买饭“加塞”的大学生,可能饭后有急事要做,情急之下,偶一“犯规”;有的大学生说,平时不用功学习的学生考试靠作弊得高分,我们不作弊,就会在评奖学金和三好学生时吃亏等等。但是,究其根源则与大学生们的公德意识与自身修养不够有关。
因为学历高,大学生被视为高素质的青年。一般来讲,高学历的人应该有高素质,但是高素质和高学历并非完全等同。高素质应该包含良好的自身修养与公德意识,仅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未必就是高素质。作为同龄人中具有高学历的群体,大学生人人都应具备良好的公德修养。这要求并不过分。
公德意识、公德修养是公民所应具有的重要的素质。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等集体主义观念;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态度等等都是公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经过历史沉淀和时间检验、为华夏子孙所认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有丰富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继承这些传统美德,是加强大学生公德修养的途径之一。《礼记》“大学篇”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修身是和睦家庭进而治理国家的前提。《论语》记载曾子“日三省吾身”,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等修身警句。孟子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今天的公德修养比之古人的修身内容更丰富,要求更高。但是,自古至今有识之士强调自身修养是奋发有为、成就事业的基础,则值得大学生思考。
许多大学生以社团形式自发地在自身修养、公德意识方面下功夫,这是令人非常高兴的。北京大学的爱心社与首都师范大学的自律社做出了表率。爱心社成员以铲除校园路上的积雪、主动为讲课老师擦黑板等行动来表达爱心。参加自律社的大学生从不随地乱扔纸屑、买饭站队等小处着手,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自律与外示友爱是统一的,互为表里的,“内修则外理”。
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一部分。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教育就包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内容。这项教育,要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这不仅是为了减少以至于杜绝校园里的不文明举止,更主要的是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