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阅读
  • 0回复

改进方法提高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5-01
第2版()
专栏:

改进方法提高生产
武汉市特等劳动模范 傅景文
我在被服厂的缝纫工作中推行了流水作业法,受到了表扬与奖励。这次到首都来参观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并且有机会参加首都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大会,我感到非常光荣和兴奋。
缝纫工作的流水作业法,是把一套衣服分成几十个工序,一人缝一道线。这是一九五一年十月,我在我们工厂七车间试验成功的。
那时候,我刚当车间主任,原来的车间主任调走了,技术工人也调走一半,新来的工人技术不熟练,又没有操作过我们厂里的电动缝纫机,产量降低了一半,质量也不好,合格率从百分之九十六下降到百分之九十。任务又催得紧,车间里一方面半成品积压了几千件,塞得连路也走不通,一方面又窝工。技术差的新工人给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在他下一个工序干活的老工人干一阵,歇一阵,歇下来就怨开了。车间里大家都苦着脸。
那阵,我在车间里走来走去,细细地看,和工人们谈,发现产量降低的原因,不只是换上新的工人,技术赶不上,更重要的还在于生产组织得不好,每个人虽然只干衣服的一部分,就这一部分也是够复杂的。拿挖兜来说,有明线,有暗线,翻来折去,上兜牙,缝口,打结,工序很多,做活很费劲;再加上有的工人明线缝得熟练,打结打不好,或者打结打得好,明线缝不好,耽误很多事。如果实行流水作业,工作专业化,缝明线的专缝明线,上兜牙的专上兜牙,一套衣服的全部生产过程,细细地划成许多工序,一条线似地流下去做,每个工人的工作都非常简单,都专业化,生产还怕不能提高?质量还怕没有保证?
白天我在车间里看,晚上就回家画图,我把一套衣服分成八十多个工序,又按着工程大小难易,把车间里的机器分配到各个工序。安排妥了后,我就找党支部副书记、工长尚万新和另外一个工长范春和商量,又开了党支委会,报告了自己的计划,大家都同意。方法的大问题,一下子全车间都搞起来,怕乱了,就决定从张殿英小组开始试验,由点到面的普遍推广。
张殿英是个直畅的老工人,我们和他一谈,他说:“不行吧!快的慢的混在一起,没法干,工资又怎么发?”
工资确实是个问题,工序划细了,没有这么细的工资定额。不过,总不能因为这个把流水作业扔下,我们说服了张殿英,又动员了他们小组的工人。第二天上午做了些准备工作,下午张殿英小组开始试验了。最初的一个多钟头,试验情况不好,八个人里有四个人接不到上手的活,有些人嚷开了:“我说不行嘛!”“几十年干活儿,也没见这样干的。”我心里到不急,我是有底的,就让群众开会找原因,找出两个原因来。一个是劳动力配备不得当,快手分了容易干的活,难活落在慢手里,快慢不匀;一个是工序划分还不妥当,不顺手。第二天重新配备了劳动力,重新划分了工序,产量没高没降,第三天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几,第四天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几,流水作业试验成功了,大家都乐开了。
接着我们开了全车间小组长会议,由张殿英做了实行流水作业的典型报告,开始在全车间推行流水作业。厂长、党总支书记都支撑我们,帮助我们,前后一个半月的时间,全车间都实行了流水作业。到一九五二年一月,三个月的生产任务提前三天完成,而且多做了五千多件。产量降低一半的现象扭转了,生产率还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六。工作一专业,工人们还提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发明了许多专用的工具。
生产改进了,管理工作就赶不上了。首先是工资问题,没有细的定额,工资算不出来,我们就自己拟了定额草案,让工人讨论通过了。接着是收发赶不上了。原先我也干过收发,那活是累,几百个工人来领活,交活,填卡片,有时面前围了一大堆人,活儿发不出去,工人等在那儿,晚上就只能加班整理料子,准备第二天发。到实行流水作业后,工人固定在自己的工序上,一道一道地流下来谁来填卡片记账啊!我和收发一研究,想出一种作业传票,从第一道工序传下去,工人自己把代号填上,把这问题也给解决了,原先两个收发工作人员减掉一个,工作还不乱。
这样,七车间缝纫生产的手工业操作方法完全改变了,整个生产过程按照大生产的方法组织起来。后来,这个流水作业法在全厂、全国的许多被服厂,以至皮鞋厂等都推广起来。我被评为武汉市的特等劳动模范,又被提升为厂里的生产科副科长。
前些日子,缝纫工作的流水作业法又发展了一步,装置了电动传送带,使劳动生产率又提高了一步。
我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成就还是很小的,这些成就也是在党和群众的帮助下取得的。这次参观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看到鞍钢工人的许多发明创造,感到在工人阶级的面前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潜力是挖不完的,回去后一定要作更多的努力。例如我们厂里的总传送带还没有解决,我想这个问题在现有设备上也是能够解决的,回去后一定要发动大家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