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阅读
  • 0回复

把劳动和智慧更好的献给祖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5-01
第2版()
专栏:

把劳动和智慧更好的献给祖国
上海五金工业劳动模范 朱顺馀
我原来是上海汽轮机厂的刨工,现在被提拔为试造车间叶片工段的副段长。两年来我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共创造和改进了工具二十四件,提高生产效率一倍到十八倍。在去年一年中我所做的活,如按当时的生产定额算,共完成了相等于两年零四个月的工作量。在生产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出过废品和工伤、设备事故。
要实现技术革新,最要紧的是一定要多方面的学习,其中包括向别人学习,从杂志报章上学习等等。因为任何技术革新,特别是较复杂的技术革新,决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我在平时非常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傅的工作情形,看到他的车床做活又快又顺手,我就得去研究一下他有些什么方法。我在刨床上使用多刀多刃法就是这样得来的。
一九五二年我被分配做淮河闸门上的零件,这批任务很急,大家都想早些完成好支援治淮工程,当时我看到别人在车床上用苏联先进经验多刀多刃切削法,效率提高很多,我想我的刨床和龙门刨床如也用多刀多刃法,生产一定也能提高。曾有些人认为刨床上是没法用多刀多刃法的,但我根据车床多刀多刃的切削原理,改了一些装备,在刨床上也用了起来,结果很好,效率提高一倍到二倍,使任务提前完成。
技术革新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平时多方留意是最重要的。我的口袋里平常总装着一个小本子,在生产中一碰到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自己看到什么有了点体会,都随时把它记在本子上,或画上草图和记号,遇有空闲就根据这些记录研究改进生产技术的办法。我的工具箱里除了储存工具以外,常常放着许多平时拣来的改进工具的材料,我就常常利用这些材料来进行研究和试验。
技术革新也不能只注意个人的成就,还得要帮助和组织大家都干,才能把大家都提高并且使生产发展起来。老工人尤其应当帮助别的工人。因此我看到别人生产上遇了难事,就一定要插上去帮忙。我在技术革新上有好几项都是帮助别人做出来的。譬如去年八月我厂试造中国第一部汽轮机的叶片,叶片精密度要求高,不好做,质量低,废品多,一天只能做四十只(定额一天要一百六十只),做叶片的两个同志急得要命,有的人甚至不肯干了。我当时虽然不是做叶片的,看了也着急,感到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便和技术员研究设计了一个做叶片的工具,以后我又继续用心研究改进,终于使叶片的效率提高到一天做七百二十多只,提高十七倍,质量也有了保证。和我一起工作的徒工,技术上进步都很快,譬如徒工王凤秀是去年一月才来的,现在已成了厂里产量高、质量好的优秀工人。在我原来的小组里,许多人都改进了技术,突破了定额。
这次我来北京参观了鞍钢的技术革新展览会,对我帮助很大。我已订了一个计划,准备回去后把我厂叶片制造的汽道工序改为机械化。我能在首都参加“五一”节,这使我非常高兴。我决心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把劳动和智慧更好的献给祖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