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1阅读
  • 0回复

无字丰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1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无字丰碑
本报记者张玉来
3月10日,吉林大学图书馆的一间会议室里,百余名师生簇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余瑞璜教授身边,共祝他90华诞。
在余先生几代弟子心目中,这位精神矍铄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新综合法创立者,我国第一台益革叶数器和第一台细聚焦X光机研制者简直就是一座无字的丰碑。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邹广田教授向人们介绍说:余教授193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当他得知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返回祖国;1948年8月他应邀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学和研究,当听到解放军跨过长江的喜讯后,他再次谢绝美国同行的挽留,又迫不及待地投入新中国的怀抱,表现出炽烈的爱国热忱。
余瑞璜教授指导的博士、年仅38岁的材料学系主任陈岗教授介绍了余先生文革时“插队落户”期间仍孜孜以求,在农家土炕上写出了近百本研究笔记,用一台手摇计算机,建立了“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表现出感人的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教授在贺电中,深情地回忆了建国初在清华大学师从余先生门下,余先生热心指导他攻读艰深的量子力学,从而跨进理论物理大门的往事。
余先生面对弟子和友人的发言和宋健、周光召的贺电,面颊浮现出谦和欣慰的笑容。
纪念会结束时,两位青年学者激动地对记者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子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祖国和科学的光荣传统,像余先生那样走一条有价值的人生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