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儿童节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2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儿童节随想
李学江
我的小孩正在读四年级,他班里有个同学常来家里玩,一问,父母都在美国,学成后在那里找了工作,但却决定将孩子留在国内受教育,理由是中国的小学教育质量高于美国。但最近碰到一些定居在澳洲的留学生,却又告诉我说,他们之所以备尝艰辛还留在这里,全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乍一听,这颇令人困惑。
最近,记者采访了堪培拉的一所小学,想勘破其中原委。在校长陪同下记者来到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面并没有摆放整齐的课桌,还是幼儿园式的小桌矮椅。学生们在地毯上或坐或卧,有的写有的画,各得其乐;另有六七个同学围着一个年轻女教师在作魔方式的摆彩块游戏。校长走进来,便不断有孩子跑过来请她看他们的字或画,校长照例要夸奖一番,鼓励几句。
拿起课本,记者惊奇地发现,20多个学生,同岁同班,却使用三种程度深浅不同的课本。校长解释说,孩子们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教师必须将学生分成三四个层次,以不同的进度因材施教,不允许强求一律。学生不愿学或感觉难的可以不学;对后进生老师没有批评和责备的权力,只有多加指导的责任。
记者拿起学生的练习簿,发现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颇大,就问这些差距最终如何才能拉平,校长的回答是,等他们长大了,这些基本技能总是可以学会的;小学教育主要是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和积累知识,大可不必让孩子们感到压力。因此在整个小学阶段,学校既不评分,也没有考试,避免让孩子产生自卑自愧感和挫折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想象力和独创性,以便将来为社会作出他们各自独特的贡献。
毫无疑问,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基本功较差。据说一些四年级的学生连“小九九”还不会背诵,五年级的数学课本只相当于中国三年级的水平,这种情况使一些留学生因担心孩子将来回国跟不上,而在家里给孩子开小灶,加学国内同年级课本。
采访结束了,我陷入难论高低的窘境。显然,中国中小学生的基本功要比外国孩子扎实得多,书本知识学得多,书面成绩都很优秀。但留学生们公认,外国孩子动手能力强、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轻易不肯认同和满足于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多独创性,这又显然是他们在大学里后来居上的重要因素所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也铸成了不同的性格——外国孩子在各种场合表现出的那种乐观自信,言谈上的那份无拘无束和童心坦露,恰与中国孩子的那种拘泥谦谨,那种听来小大人似的语言形成鲜明对照。应该说,两种教育方式瑕瑜互见,各有长短,本人不敢在此遽下结论,妄断优劣。此文的一点浅谈拙议不过是作抛砖引玉之想,不妨由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去作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