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阅读
  • 0回复

要生存,必须发展——记四川绵阳城郊信用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1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要生存,必须发展
——记四川绵阳城郊信用社
贺正义薛原
四川绵阳城郊信用社,从1979年仅有1个营业室、6个人、存款仅77万元的“小不点儿”社,发展到今天有100个员工、21个储蓄所,1995年存款余额达5.35亿元,贷款金额达4.15亿元,全年创税利437万元的农村金融大户,该社主任、全国金融系统劳模雷作海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雷作海1979年走马上任,在业务上,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认为:信用社必须发展才能生存。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跑遍了大街小巷,仔细分析哪儿适合增设网点,想定后到人民银行办证,与房主讨价还价……城郊信用社的网点遍布绵阳,存款随之上升。雷作海又提出全员上阵抓储蓄,下功夫组织低成本资金。同时,他们还在企业困难时鼎力相助。有一年春节,绵阳一家大企业在外地收回了1000多万元现金,无专用车运输,他立即派人花高价租用了运钞车将款运回,又和大家一起连夜清点,一直干到初一的早晨。他们全心全意细致耐心的服务,赢得了信任和支持。1995年下半年低成本资金比年初增加了2683万元。
源头有了活水,但如何保证安全,让资金产生最大效益,是雷作海长期探索的问题。他的见解是:正道、依法、稳健经营。
1993年全国掀起了房地产热、股票热、到沿海投资热。一些单位赚了钱,好些职工动了心,劝雷作海投资,他硬是不为所动。事隔不久,许多单位因大笔钱陷进去而叫苦不迭,而他们却没有损失1分钱。雷作海将资金用来扶持本乡的企业、农户及长虹公司等国营大中型企业,亲自上门为农户们出主意、订规划。1995年城郊乡创产值25.8亿元,上交财政1580万元,信用社功劳不小。
大家服他,还在于他严于律己。职工们如数家珍地说了他们主任的件件往事:乡政府奖给他5000元,多数都给了职工;他妻子所在单位效益差,每月工资仅100多元,行领导多次提出将其妻调到银行,他死活不肯,说近亲回避,至今妻子仍在原地未动;一次大暴雨,信用社金库和他的家都被淹了,他全不顾家,带上安全员赶到金库,将29个钱箱、帐包转移到安全地带。职工们说:雷主任一年加班少说也有100天。
现在,四川绵阳城郊信用社发展势头很好,固定资产达3370万元,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微机管理的办公大楼即将竣工,与1979年相比,固定资产增加了3.3万倍,贷款规模扩大了1.4万倍,在大西南的信用社中,存贷金额、职工人均额、增长速度均居第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