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美俄签署新裁军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30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美俄签署新裁军协议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周德武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9月26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签署了一揽子裁军协议。此间舆论认为,此举有助于打破目前双方核裁军进程的僵局,为下一阶段核裁军奠定基础。
协议主要包括:一是美俄两国1993年1月3日签订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生效时间推迟5年,即由原定的2003年1月31日推迟至2007年12月31日。二是对1972年美苏两国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作局部修改,允许在不违反该条约基本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反导弹防御系统的开发。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俄两国对核武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双方意识到,二次核打击和多次核打击已无实质区别,因此过量贮存核弹头已无必要。在这种情况下,美俄两国于1991年7月31日签订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把自己的核弹头从原来的10563枚削减至8000至9000枚,而俄同意将核弹头从原来的10271枚作相应的削减。美同时在俄拆毁核武器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及技术支持。此条约已于1994年正式生效。而1993年双方签订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旨在把双方的核弹头各削减至3500枚以下。美参院于1996年批准该条约,但俄罗斯国家杜马迟迟不予批准。原因是:首先,《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大大削弱俄罗斯的陆基导弹优势,而对美国的强项——海基导弹则未予限制,特别是美国潜艇上的发射系统将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第二,美加快推进北约东扩,大大缩小了俄同北约的缓冲地带,特别是波、匈、捷三国加入北约的时间表大体确立,其他东欧国家更是跃跃欲试,使俄罗斯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俄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迅速高涨。从表面来看,俄罗斯提出迟迟不批准第二阶段条约的理由是,目前销毁战略武器经费有困难,但背后原因则是俄政府面临强大的民意压力。
急于巩固战果的美国,希望尽早削弱俄罗斯的陆基核优势,消除美国冷战后的最大心腹之患。今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谈,双方同意采取必要步骤,保证《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得到批准;同时加快裁军进程,将远程导弹核弹头削减至2000至2500枚。但美国面临的困境是,如果俄罗斯国家杜马坚持不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根本谈不上开启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在权衡利弊后,美国决定以推迟条约生效的时间,换取俄国家杜马对条约的批准。另一方面,美国乘机提出对1972年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进行修改和“澄清”,使美国开发短程反导弹防御系统合法化。近年来,美国正加紧与日本等盟国磋商,建立战区反导弹防御系统。另外,美也深感在海湾战争期间使用的爱国者导弹,其速度、射程和精度都有缺陷,正着手更新换代。而上述举动有违反《反弹道导弹条约》之嫌。俄国家杜马也以此为不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口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以推迟条约生效时间作为让步,换取俄同意美开发有限战术防御导弹系统,从而使美的研制计划名正言顺。
美俄签订的一揽子裁军协议与其说是双方妥协的产物,不如说是双方战略需要而达到的暂时平衡。美联社在评估此项协议时称,这样,俄有更多的时间来销毁1993年条约禁止的远程导弹,而莫斯科则等于是对五角大楼为保证美国军队免遭导弹袭击的计划全都开了绿灯。从美国方面看,《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生效有了一个明确时间表,启动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也就顺理成章。联合国裁军事务中心高级政治事务专员林国炯博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现在预期俄国家杜马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时间还为时过早,这主要有两个变数:一是取决于北约东扩进程的速度。如果美国步步紧逼,加快东扩进程,将直接威胁着俄罗斯的安全,作为有效威慑手段的战略武器,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这将大大影响核裁军的进程。二是取决于东欧三国加入北约后的表现,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俄罗斯的忧虑。从美国方面看,美参院批准此一揽子裁军协议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议员抱怨,美国官员对条约生效问题的兴趣大大超过了保护美国的兴趣,他们强烈反对《反弹道导弹条约》由于明文禁止美国在太空部署反导弹防御体系而束缚了美国的手脚,特别是共和党议员主张彻底废除之,而不是对条约进行修修补补。可以预料,美俄核裁军进程仍将是曲折和充满变数的。
(本报纽约9月2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