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成果水平效益三突出河北农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成果水平效益三突出
河北农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本报讯河北农业大学十几年坚持走“太行山道路”,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既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学校科研教学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显著提高。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日前致信河北农大领导和师生员工,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希望。
河北农大始终坚持把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主攻目标,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八五”以来,该校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446项,鉴定科技成果17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9项,创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他们主持承担的国家北方旱农攻关专题,取得了“高寒半干旱区保水少耕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成果,首次揭示了该类型区土壤水分的周年动态变化规律和养分的运行规律,并据此建立了农田非生育季节立茬覆盖与生育季节绿色植株体覆盖的周年土壤生物保护体系,成为缓解高寒半干旱区资源退化,同步实现保水护土、改善生态、增产高效的持续农业综合技术,专家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完成的“高寒半干旱低投入区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体系”,为坝上1.5亿亩高寒半干旱区的农牧业综合发展提供了技术路线,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针对太行山丘陵区“旱、薄、蚀”的生态环境特点,研究建立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聚适农业工程体系”,其技术示范样板邢台县前南峪,经受住了1996年特大洪水的考验,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使我国治山水平走在国际前列。
河北农大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结合中,注重把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领域和学科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促使优势学科脱颖而出。果树学科的干果研究,特别是枣研究优势明显,建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枣研究中心。他们以太行山区的赞皇、阜平等枣产区为研究基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枣属属下分类系统,由此成为《中国果树志·枣卷》、《中国果树志·核桃卷》的主编单位。针对近年苹果产量饱和转向提高果品质量的要求,他们利用顺平红富士苹果研究基地,研究出了套袋、果形调控、着色促进剂等一系列技术,这一成果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推广项目。该校的植物病理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学科,在与科研、生产密切结合中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河北农大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中,还锻炼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自“八五”以来,该校年均参加科研工作的专兼职人员505人。由于他们教学科研成绩显著,有47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有12名40岁以下副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目前,该校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811人,涌现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和较高地位的学者。校内主要学科均建成了以知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形成了阵容整齐、治学严谨、勤于耕耘、甘于奉献、教书育人的教学科研队伍。
(张建鹏李新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