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阅读
  • 0回复

春恋剑南物华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2
第4版(副刊)
专栏:江山万里行

  春恋剑南物华新
梅夫
从成都出发西进,过了石亭江一号桥,就进入了川西平原西北边缘重镇绵竹县境内。清洁宽阔的公路两旁,低矮茂盛的香樟树横柯而立,绰约的风姿仿佛婀娜的少女含羞顾盼:鹅黄嫩绿的叶片在熏风中缓缓摇动,逗起远离尘嚣的行人的缕缕春意。红墙碧院,小楼大厦掩映在森森的绿树翠竹之中,时见一弯澄亮的春波从飞驰的小车窗前滑过。不远处,绵亘的龙门山拔地而起,峰插云表,黛色凝脂,岚烟漫涌。
哦,这就是绵竹!这就是被道教经典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的绵竹!如今,我终于见到了这曾让多少人折骨惊心的美丽的剑南春色。
这里也是汉旺镇堰口。一千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亲率绵竹人疏导雒水绵江的导江处。尽管岁月无情地侵蚀,但当年的堤堰石埂还依稀可辨。清澈的绵江水泛起粼粼波光,细浪触岸,发出低低的絮语,似乎在诉说世世代代勇于开拓、创新的绵竹儿女改造大自然的桩桩动人事迹。
在李冰疏导的绵江之外,绵竹还有马尾河、龙蟒河、射水河、白水河、石亭河,一字儿由北向南流去。建国以后,绵竹儿女又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开凿了红岩渠、人民渠两条人工河,汇同官堰、宋堰、硼堰、火烧堰等七道堰水,把水从西引向东横向流淌。
站在人民渠上,脚下流水潺潺。微风拂过,平畴旷野,绿浪千重,泥香如缕。据史书记载,绵竹在唐时属“剑南道”,“剑南”是“剑门关之南”的省称。自李唐王朝起,绵竹便成了道教胜地,素有“武都仙镇”的雅号。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过一篇《净惠寺碑记》。其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武都仙镇,灵墟奥域。色动香城,山开净国。涧流百道,峰云五色。谷暗藤斜,山高树辐”。而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距今二千五六百年前,蜀王杜宇便把绵竹称为“池泽”。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山灵水秀,四季如春。古往今来,许多骚人墨客都慕名而来,雅集于此,吟诗作画,酬唱应和,留下许多美谈。杜甫诗曰“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反衬出“剑南春”之无穷的魅力。而唐宪宗时的中书舍人李肇则在撰写《唐国史补》时,干脆把绵竹当时出产的一种名酒称为“剑南之烧春”,由是,“剑南春”这一名景更随着名酒而香溢天下。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蜀人庞石帚先生干脆把绵竹酒厂当时生产的第一好酒“混料轩”更名为“剑南春”。而“混料轩”则以其“芳、洌、甘、醇”,余香绵长,的确当之无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