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阅读
  • 0回复

萧军的鲁迅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1
第7版(副刊)
专栏:

  萧军的鲁迅情结
秋石
1988年4月10日清晨,在获悉自己余生所剩无几只能以日计算的情况下,在海军总医院的病房里,萧军在同家人的谈话中说出了内心积蓄了半个世纪的情缘:
“鲁迅先生,是我平生唯一钟爱的人,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我都钟爱他。希望你们也能如此。他是中国真正的人!”
在所有与鲁迅交往密切的人中,萧军、萧红受鲁迅关怀、支持较多。他不但教他们做文章,也时时教他们做人,这可以从鲁迅先生先后寄给萧军、萧红的五十三封信中看出来,鲁迅先生对两位高举抗日义旗的东北流亡青年作家的“慈父之心”历历在目。
而萧军对鲁迅的情感,直到他于1988年6月22日告别人世,仍是一往情深,忠贞不移。有关这一点,有许多动人事例可以作证实。
大约是在1936年的11月间,鲁迅先生逝世一个月后,由鲁迅生前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中流》半月刊、《作家》月刊和《译文》月刊全都刊登了有关先生逝世时的各种照片和纪念文章。为深切悼念恩师鲁迅,萧军将上述三刊物带到万国公墓鲁迅先生的墓前焚化。这一举动,正如萧军先生在四十二年后即将复出时说的那样:“尽管我这种感情是浅薄的、幼稚的,甚而至于‘迷信’的……但由于自己被当时悲痛的心情所激荡,竟是‘明知故犯’地这样做了。在今天看起来,我认为也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萧军是与刚从日本归来的萧红一起去鲁迅坟前烧的刊物,其意义自然是深刻的。
岂料,他这一烧,却烧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纠葛和故事。
这次烧刊物后不久,一个名叫马吉蜂的人正与张春桥一起编一张叫《文化新闻》的小报,他跳将出来,写文章讥讽萧军是“鲁门家将”、鲁迅的“孝子贤孙”等等。萧军读后顿时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在亵渎他对恩师的神圣感情,是在执行着敌人的任务。于是,他很快找到了《文化新闻》编辑部,当时,化名狄克攻击过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的张春桥也在场。
萧军问道:“那篇侮辱鲁迅先生和我的文章,是谁写的?”
“是我写的。”马吉蜂承认道。
“好,我也没工夫写文章来回答你们——我们打架去吧!如果我打败了,你们此后可以随便侮辱我,我不再找你们;如果你们败了,你今后再写此类文章,我就来揍你们……”
马、张二人接受了挑战,接下来,双方约定了地点和时间。
届时,双方都按时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当时法租界的拉都路南端,河南面一片已经收割了的菜地上。
马吉蜂的见证人是张春桥。
萧军这边的见证人是聂绀弩和萧红。
交手之后,也可以说是在顷刻之间,曾经就读于沈阳陆军讲武堂的萧军两次轻而易举地将马吉蜂摔倒在地下。
临分手时,萧军气昂昂地挥着拳头警告道:“你们有小报可以天天写文章骂我,亵渎我对鲁迅先生的感情,但是,我就要揍你们!”
从那以后,马吉蜂、张春桥之流再也不敢登侮辱萧军和亵渎鲁迅的文章了。
1976年的金秋十月,颠倒了的历史被拨正,华夏大地一片欢腾,《人民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重新发表了鲁迅先生当年为保护东北抗日流亡作家萧军、萧红于逝世前写下的《三月的租界》的檄文,此文迎头痛击了那个化名狄克的张春桥意在缴革命文艺战士械的《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一文。就在这一天,尚未得到平反的萧军以年届古稀之手写下了《鲁迅先师逝世四十周年有感》。其诗云:

四十年前此日情,床头哭拜忆形容;嶙嶙瘦骨余一束,凛凛须眉死若生。百战文场悲荷戟,栖迟虎穴怒弯弓。传薪卫道庸何易?喋血狼山步步踪。

无求无惧寸心忝,岁月迢遥四十年!镂骨恩情一若惜,临渊思训体犹寒!啮金有口随销铄,折戟沉沙战未阑。待得黄泉拜见日,敢将赤胆奉尊前。
有关当年“床头哭拜”及“赤胆奉尊”的情景,海婴先生有一段痛人肺腑的回忆:
七八点钟以后,前来吊唁的人也慢慢增加了,但大家动作仍然很轻,只是默默地哀悼。忽然,我听到楼梯咚咚一阵猛响,外边有一个人,抢起快步,跨进门来,我来不及猜想,人随身到,只见一个大汉,直奔父亲床前,没有犹豫,没有停息,没有俗套和应酬,扑到床前,跪倒在地,像一头狮子一样,石破天惊地号啕大哭。他扑向父亲胸前的时候,一头扎下去,好久没有抬头,头上的帽子,沿着父亲的身体急速滚动,一直滚到床边,这些,他都顾不上,只是从肺腑深处,旁若无人地发出了悲痛的呼号,倾诉了他对父亲的爱戴之情。我从充满泪水的眼帘中望去,看出是萧军。这位重于友谊的关东大汉,前不几天,还在和父亲谈笑盘桓,替我们分担忧愁呢!而今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了。我不记得这种情景持续了多久,也不记得是谁扶他起来,劝住了他的哭泣。只是这最后诀别的一幕,在自己的脑海中凝结,形成了一幅难忘的画面。时光虽然像流水一般逝去,但始终洗不掉这一幕难忘的悲痛场面。
1981年8月22日—28日,萧军应邀赴美国,在加州三藩市蒙特利附近的海滨阿西罗玛会议中心参加了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而举行的鲁迅遗产会议。就在此次会上,有一位自称是中国通的西方学者竟然无视事实,说什么鲁迅先生功利性太大,气量狭小等等。萧军听了怒不可遏:“‘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说鲁迅先生功利性大也罢,气量狭小也罢,但鲁迅不是为他自己,鲁迅维护祖国维护中国人民利益的立场是鲜明的、坚定的。”众目睽睽之下,顿时将那位西方学者驳得哑口无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