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归根到底是态度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3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归根到底是态度问题
吴玉良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的前提。因为我们的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忠心耿耿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作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历来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区分不同阶级、不同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剥削阶级看来,历史是少数人创造的,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天经地义。尽管他们中的开明思想家、政治家提出过“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把统治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成“舟水关系”,但出发点仍然以少数人为历史的本体,把人民群众看成是加在几个英雄或君王这些“实数”后面的一串“零”。与剥削阶级相反,我们共产党人不是把人民群众看成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自己行为的根本尺度。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是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作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牢固基础。从另一方面看,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党内腐败现象。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是在清除腐败分子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发生在人民群众周围,面广量大,看得见、摸得着,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政治问题。战争年代,朱德同志曾经说过,给大娘挑水、打柴,给战士盖被子,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着中国革命的成功。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党群关系的真谛。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的头脑不那么清醒了,往往高高在上,官气十足,自以为是。有的喜欢耍威风、摆架子,动辄前呼后拥;有的热衷于各种庆典、礼仪剪彩,奔忙于宾馆饭店、歌厅酒家之中;有的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即使下去调研,也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这些飘浮的作风,疏远了群众,淡漠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现在我们的交通、通信发达了,可是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却疏远了。”对执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你脱离了群众,群众就会脱离你,载舟之水就可能变成覆舟之涛。如何对待人民群众不仅是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立场问题、党性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一个领导干部没有理论上的清醒,没有政治上的坚定,就不可能具有扎实的作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归根结底要解决好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使各级领导干部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我们才能把十五大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在跨越新世纪的征途上获得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