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药经祁州始生香——“药都”安国纪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4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药经祁州始生香
——“药都”安国纪略
江泓
地处冀中平原的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素有“药都”之称。“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已成了古往今来天下药商的箴言。《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两千多种中药材在这里都能见到。因此,安国又被称为“中药集散地,药界晴雨表”。
踏上安国的土地,你就会深刻体会到安国人对药业的那份执著。安国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齐头并进,奏响了“以药富民,以药兴市”的发展序曲。
种植:套种间作一举数得
据安国市农业局生产科科长赵志民介绍,安国药农经多年探索,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药材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模式。玉米行间栽种南星、白术;大豆套种元胡;高粱套种款冬花;棉花套种草红花、地丁;蔬菜间作附子、川芎;果树、枸杞林下种植党参、白扁豆;芍药间作元胡、贝母等,药、粮、棉、菜、果、林各得其所,“百花齐放,百药争茂”。“多品种、小面积”的种植方式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每亩地平均增产250公斤,增收两三千元。据统计,1996年全市药材种植面积10.7万亩,种植品种310多个,常规品种40多个,提供商品药材2700万公斤,药材产量占全省的65%。
加工:股份合作活力四射
安国市市长刘彦华说:“发展医药工业必须由传统药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发展,使药业由单纯的市场带动型向市场、龙头企业共同带动型转变。”在市领导支持下,一些股份合作制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天下康制药有限公司是安国市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他们积极吸引职工入股和个人入股,企业的管理、效益、精神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他们生产的以国家三类新药、中药保护品种附桂骨痛片为代表的一批片剂、胶囊和冲剂不断拓展市场,销往上海、湖南、湖北、南京等16个省市。像天下康制药有限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安国还有9家。他们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整个安国经济发展。
贸易:东方药城占尽风流
安国的中药材交易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衰于民国,恢复和飞速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当地政府两次迁移和扩大了有千年历史的西关马路中药材市场。1985年开始,先后筹资3000多万元,建成占地400亩、拥有400多座楼房和4个交易大棚的“天下第一药市”的“祁州药市”。199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又投资6亿元,建成了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可容纳常驻客商3万多人的大型封闭式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规模宏大的东方药城分布着1046座风格各异的坐商楼,容纳着8000多个门店商位和3000多个固定摊位。在中药材交易的带动下,安国医药科研开发、营养保健、药膳美食等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药都”安国的种药、制药、销药一体化经济格局,使千年药业形成了集中度高、涉及面广、拉动力强的规模产业,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良性轨道。1996年该市药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1%,药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药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34%。“三分天下有其一”,蜚声天下的“药都”必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