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阅读
  • 0回复

剑桥博士与企业家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6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剑桥博士与企业家对话
李文政
笔者的英国友人林姆博士,有一半华人血统,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的高足,当年在剑桥从事中国医学哲学的研究,中国文化的修养颇深。十余年前,林姆在剑桥获博士学位后,辞别恩师,想在伦敦一展抱负。可十多年的拳打脚踢,依然有没得施展之感。他只是在一诊所每周应诊一日,做做针灸,拿拿汤药。林姆博士惨淡经营,个人事业前景难测,遂向企业家叶焕荣先生请教事业成功之道。
叶焕荣非寻常人,他已在英国开设四家中国超级市场,年营业额已近6000万英镑,为我在英20万华侨华人中的佼佼者。林姆博士曾在笔者面前表露心中的困惑:叶先生没受多少正规教育,可事业亨通;而他堂堂剑桥博士,却几近一筹莫展。他难以明白他们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不同。林姆就此请教叶先生,叶先生先是讷讷不言,可经不起友人催问。“区别就在于你是剑桥博士,而我不过小学毕业!我打工出身,靠卖米赚钱,然后才慢慢发展起来。”叶焕荣如是说。他的成功之路确实别具一道风格。
起初,叶焕荣在华人餐馆做厨工,攒下一点儿钱,买了一部旧汽车,开始给华人餐馆送米,以卖米为生。叶先生弟弟居住在泰国,可以把米直接从那里发到英国。他又熟识华人餐馆的人头,知道他们用米的情况。米从港口卸下来,不用多少周转,就被送到餐馆,价格自然有竞争力。十余年下来,积累了资金,他由专门卖米到兼营各类食品;由中国食品,也扩展到日本和东南亚食品。由一家超市,发展到四家。笔者今年6月告别英伦之时,日本实力雄厚的八佰伴超市宣告破产,而那恰好是叶焕荣第四家超市开业的日子。叶先生反问林姆博士:“我这条路你走得了吗?”林姆的赞语是:“叶先生学问不深,眼光却独到。叶的成功之道让人深思。”
以林姆博士的判断力,自然明白其中道理。英国人常说:“连命运最不济的人也有自己的机会。”问题是在机会来临之时,人们能否抓住机会,并作出正确的选择。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华人华侨餐饮业在英国发展较快的时期。当年戴安娜王妃亲临唐人街为唐人街正式建成剪彩,在华人社会一时传为佳话。叶焕荣先生既熟悉华侨社会又有可靠货源,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叶先生当时也许没有想得那么多,但他确实有讲求实际的头脑。他不怕起点低、起点小,只求适合自己条件,实实在在去作,把机会与个人能力结合得丝丝入扣,并获得了成功。这似乎也应了“卑贱者最聪明”那句老话。如果他有几个小钱,就突发奇想,要到赌场上去翻倍,或者去搞自己知之甚少的外汇买卖投机,梦想走大运、牟大利、发大财,也许,他今天还是一个厨工!与叶先生相对照,林姆博士把自己所长抛在一边,而其针灸技术,因修炼期短,难称精湛,又以其混血之身,碧眼棕发,偏要与伦敦很多临床经验丰富的华人中医竞争扎针灸、拿草药的行当,这难免让人有几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感喟!
每个成功者后面,都有成功者的坚韧与辛劳。林姆博士特别称道叶先生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当年卖米,他自跑码头、自跑仓库、自运自卸,风风雨雨,毫不松懈。买卖作大了,缺乏管理经验,他出高薪聘任英国人掌管业务。他属下四超市,十来名经理人员,全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他儿子商科管理专业毕业,但叶先生先要求他去英国大企业工作五年后再回自己开办的超市任职,目的是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当然,叶先生本人孜孜以求,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面临机会,也就是面临考验,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人们对个人条件和社会环境具有整体的把握能力。林姆博士听企业家叶先生一席谈,受益不小,开始以其精通中英两国语言和对中英两国文化都有深厚研究的特长,探求新的发展方向。他还表示,要寻找机会,锲而不舍,精修针灸技术。笔者替友人由衷地感到欣慰。生活是严峻的,它要求人们把握自己、把握时机,牢牢地站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剑桥博士与华人企业家的经历,似可给人们一些激励和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