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京港携手迈向21世纪——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8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京港携手迈向21世纪
——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赵兴林
10月下旬,来自北京、香港的经济界、学术界人士欢聚首都北京,共商京港携手迈向21世纪的发展大计。
短短两天,京港经济合作再传捷报,双方签订16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金额14.62亿美元。一些代表激动地说,香港回归100多天,北京、香港共同举办此次研讨洽谈会,阵容如此之大,代表如此之多,足见京港发展经济合作的必然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北京和香港经济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截至1997年6月底,北京已批准港商投资企业5200家,占外来投资企业总数的40%;直接投资104亿美元,占全市外来投资总额的1/2。香港不仅名列来北京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之首位,而且成为北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累计超过100亿美元,占北京贸易总额的22%。
代表们认为,加强京港之间多层次、多领域、多途径的合作,不仅能使双方互惠、互利,而且在二、三产业方面的产业结构梯度互补方面也显得十分重要。正如北京市市长贾庆林所说,北京的发展,需要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扩大和加强同香港的合作。在双方的努力下,共同开创出一个胜利迈向21世纪的良好合作局面。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财经事务局黎高颖怡说:“香港回归祖国,展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在‘一国两制’的大原则下,回归以后的香港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我们对京港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充满信心。”
利用京港各自优势,联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是代表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京港代表都谈到,北京拥有各类科技专业人才114万人,市级以上的独立科研机构5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占全国的37%;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占全国的53%。随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建立,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拔地而起,一批老企业经过技术改造进入高新技术行业。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但是,北京的产业结构与首都的特点很不适应,亟须发展符合首都特点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节能、节水、节土地的新兴工业。对香港来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必要的。
展望未来,京港两地高新技术领域合作拥有广阔空间。代表们就确定扩大合作重点,建立双方协调机制;狠抓北京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改善,以及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他们深信,面向21世纪的京港经济合作,前景更加光明灿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