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放“小”目的是壮“大”——山西省国有小企业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4
第1版(要闻)
专栏:

  放“小”目的是壮“大”
——山西省国有小企业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刘伟
暮秋,记者驱车三晋大地,走访了临汾、运城、长治、太原等地市。所到之处,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进行得如火如荼。绛县的推进经验,临汾的放活模式,运城、长治、太原等地集小为大、变弱为强、组建集团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气势,满眼生机,令人振奋。
      整体推进:把国有小企业放开
运城地区的绛县,历史上晋国曾建都于此。当年,流亡列国19年的重耳,忍辱负重,广揽人才。复国以后,励精图治,革除弊端,很快使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现在,这个交通、信息较为闭塞的山区小县,在改革的力度上,继承先辈的气魄,成为山西全省的排头兵。
走进绛县政府办公楼,寻找县长,一个办公人员说,“县长到企业去了,你要了解企业改革情况,就到‘推委’去吧。”
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发表以后,绛县迅速成立了由县长挂帅、13名县级领导参加、19个职能部门“一把手”组成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委员会”。他们认识到,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政府是矛盾的主体,改革的阻力多来自职能部门的扯皮。绛县的改革首先从政府“开刀”。县里从财政、国资、银行、土地、劳动、税务、工商、司法、公证等31个职能部门选出67名精通业务、有职有权的干部,带上部门印鉴,集中到“推委”合署办公,对改革中和改制后企业有关手续的办理,实行一条龙配套服务。按“推委”的要求,企业改革遇到什么难点,进了门就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新企业运行需办什么手续,出了门就得办完。
记者来到设在县招待所大会议室的“推委”。屋内有十几张办公桌,人们进进出出,一片忙碌。在立着“政策法规组”小红牌的桌前,县土特产品公司经理李旺义正好送来他们的改革方案报告。组长葛红旗一面看,一面用笔在报告上修改,“这要改过来,你们申报的是有限责任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不是董事会,而应是股东大会”。
县长李景发后来见到记者时说,“‘推委’的名称几经更迭,先后用过‘指导委员会’、‘领导委员会’等名称,觉得还是用‘推进’带劲”。他谦虚地笑着说:“绛县改革的具体做法,主要是真抓实干。推动干部抓改革,推动职工想改革,推动企业快改革,推动全县促改革。”
副省长彭致圭到绛县查看了“推委”的办公流程后,高兴地说:“我们要的就是人员少而精、办事效率高的政府。”
为了抓好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全县的改革,县里把工业局、商业局等主管局改造成资产经营公司;专门成立了再就业中心。尤其是对传统的财经制度的改革,在全省产生了反响。他们把“单位会计”变为“政府会计”,会计统一管理、收费统一办理、收支计划统一审核。“三统一”管理制度的实行,有效地遏制了“三乱”现象,净化了企业生存环境,县里的各项开支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00多万元。
绛县的整体推进经验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反响。太原市抽调100名业务精的干部,下到企业指导改革,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着重抓好30户产权转让典型、46户股份合作制典型;侯马市对国有小企业产权制度整体创新,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临汾地区最贫困的永和县将全县21个国有企业资产一次性出售,成为山西第一个无县属国有企业的县。
      产权突破:把国有小企业放活
依傍黄河、吕梁山脉的临汾地区,小型企业多,亏损企业多,困难企业多,经济发展上呈现一种反差,即:一方面有300户国有工商企业停产、半停产,127户企业破产;另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十分活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大关。地区行署专员杨志明对记者说,“要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加大非国有经济成分,就必须从产权制度创新这个‘根’上探寻出路”。
侯马市在晋南有“小温州”之称。记者刚到就听到这样一件事:市五一百货大楼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股东们开选举大会。从早上8时一直开到晚上6时,选出了董事会。会后照老规矩,董事长请光临会议的领导吃饭。第二天一早,就有股东找到办公室,提出批评。说,过去是吃国家的,我们管不了,现在吃股东的可不行。为此,董事长专门在股东大会就吃饭一事做了说明。
产权明晰了,职工主人翁的地位也就真正得到体现。在飞达塑料有限公司的办公室,董事长赵永生感慨地对记者说,“职工有了责任感,创造力激活了,市场适应能力也增强了”。
在山西农村,小麦地膜非常吃香。以生产棉花地膜为主要产品的飞达塑料有限公司,及时上了小麦地膜。今年城市郊区塑料大棚发展快,董事会提出上8米膜设备,结果股东会一讨论,山西还没有生产10米膜的企业,干脆多拿20万元上10米膜。结果产品出来销路很好。最近,韩国商人找西安的厂家订购10吨厚度为0.25毫米的塑料膜,西安来人当场交3万元定金,委托飞达塑料有限公司生产。冷却是关键的技术,先用吹风机,效果不好,职工们几天几夜没休息好,想出了水冷却法,保证了质量,按时交了货。此事促使股东们开会,专门研究招聘人才一事。决定公开招聘10名大学生,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改革的路上,山西人的认识更明确了:国有资产闲置不动,就是最大的流失。只要能让企业活起来,能发展壮大公有资产量,什么样的实现形式都可以用。
临汾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侯马市的领导明确表示,“我们这里没有方向路线问题,只有加快发展、脱贫致富问题。”股份制、租赁、买断……什么样的形式适合企业就采用什么形式。洪洞县宇洁陶瓷公司将总股本362万元的20%折股奖给“无臭节能便池”专利拥有者杨玉贤;侯马通端数控公司由17名高、中级工程师采取现金和技术入股,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几个月就盈利40多万元。杨志明专员将分块救活的方式比喻为:一个烂苹果很难摆上桌,但如果切下好的部分,就可拼成好看又好吃的“水果拼盘”。乡宁县化肥厂长期处于半停产,这次改革,就把焦化车间分立出来,由车间职工入股,组建股份合作制焦化厂;蒲县原蒲京保健食品厂,把酿造车间和糕点车间分立出来,分别组建了佳美酿造厂和新星食品厂,果茶车间对外租赁,整个企业起死回生。
      资产重组:让国有小企业壮大
山西省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又以重工业居多,缺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灵活性。省委书记胡富国对此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全国兴起新的改革和发展浪潮,给推动山西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近几年山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中的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增强了山西发展的后劲。从现在来看,真正影响山西经济发展速度的,就是企业的实际效益。我们狠狠抓住搞好国有企业这个重点,抓大,要抓紧抓好;放小,要放开放活。更好、更快地推动山西经济发展。”
抓大放小是辩证的,把“小”的放开,“大”的才有灵活的生存空间,反过来,活了的小企业也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这相互作用下,“大”的更好,“小”的更强。
这几年,运城地区实施优势企业战略,着力组建集团,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在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多层次联合,低成本扩张,用小资本推动大资本,实现规模经营。去年以来,地区35个集团企业兼并了103个小企业,盘活存量11.8亿元。
芮城县的亚宝集团原先是一家县办药厂,仅几百万元资产。他们抓住名优产品的“牛鼻子”,先后兼并了县里的两个药厂、外贸公司、植物提取厂,接着又北上收购了侯马、太原、大同等市的中药厂,把十几个小企业捆在一起,形成优势,成为地区五大集团之一。
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依托于大公司、大集团,使更多的存量资产流向大集团、大公司。在“强手”带动下,让国有资产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产生更大的效益。
万荣县药厂是县里的优势企业,中药针剂非常有名,中草药生产线在全国名列前茅,不久前由全国著名的“三九集团”兼并,组建了“三九万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优势企业被别人兼并,原厂长、现任公司执行董事长狄国玉想得开。他对记者说:“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集团化道路。我有技术、有生产能力,三九有品牌、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进了三九集团,对我们企业百利而无害。”县委书记王立本更是持支持态度,“‘三九’兼并我们的厂子,使我们县上企业发展壮大,更多的利税留在了当地,就业机会多了,也给我们放活搞好国有小企业提供了样板,何乐而不为?”
“减少国有企业的整体数量,提高其质量,给有优势、利润高的大企业创造良性的市场竞争氛围,大企业和小企业优势互补,是非常明智之举。”离开临汾时,地委书记张国彦对记者如是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