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阅读
  • 0回复

到怒江大峡谷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01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到怒江大峡谷去
易允武
早就听说从六库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全长450公里的怒江大峡谷雄居亚洲峡谷之首,以雄、奇、险、幽著称于世。遗憾的是,由于它地处边疆,交通不便,因而藏在深闺很少为人赏识。作为一个湘人,这次能深入滇界身临峡谷,总算是一饱眼福了。
当汽车沿滇藏公路向福贡县驶去时,但见一路山回路转,曲径通幽,绿荫如盖。这个地段是怒江大峡谷精华所在,左侧是巍峨的高黎贡山脉,山那边即是缅甸,若再花大半天时间便可抵达西藏。沿途,只见怒江汹涌澎湃,其势如狂马脱缰,嘶啸扬蹄,锐不可当。其实,这一带的江面宽不及百米,但由于落差大,江中乱石横陈,急浪扑去灿然跃起千堆飞雪,水花似雾,团团回旋,直搅得寒气逼人。加之峡谷之风只有这唯一的通道可以穿行,坐在车上听风之萧萧,看浪之滔滔,使人不禁肃然起敬。初识怒江,它就以雄浑凝重的气魄征服了我。
继续前行,怒江两岸对峙的高山越来越合拢,使人立时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抬望眼,只能见到悬崖峭壁夹持的一线天光,低首看,怒江随天宇倾泻的光亮而奔腾驰骤。天庭山川,浑然一体,由此可见大峡谷的深邃幽长。真是看山令人陡增胆略,看水叫人倍生勇气。但是,有时你去察看架设在怒江之上的铁索桥,那更是令人情动于衷的。这里的铁索桥有两类,多股的铁索桥其造型如强弓劲弩,索链之间铺有木板,行人可在铁链摇晃之中穿行而过,远远望去,那桥透着一种不畏急浪狂涛的英武之气。单股的铁索桥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了。据说,渡江者如遇此桥,必须先将缆绳系于腰胯间,再把绳上挂钩套在铁索上,这才可乘着惯性和自身的推动力凌空而过。听罢此言,我不禁为之愕然。然而,旅途的事情往往有些凑巧,在一个名叫其纳瓦的地方,我恰恰就见到一位傈僳族妇女身背背篓攀沿铁索渡江的情景。也许是这位少数民族女同胞揣测有人窥视她的缘故,但见她向我们乘坐的汽车挥舞手绢,随即双脚一蹬攀着挂索忽溜溜滑向江心。须臾之间,那身影如飞燕、似利箭般地在江空上急驰,很快落定在峡谷那边的沙滩之上。平生第一次看见一位妇女悬空渡江的飒爽英姿,令我由衷地钦佩边疆儿女的胆略和乐观的秉性。
怒江大峡谷,到处布满原始大森林,树枝叶片散发出的清香随时可闻,稍显开阔的山坡偶尔有一些篾笆房和木楞屋。傈僳族或怒族的住房傍山而立,其特点是屋脊有飞檐翘角,厢房一般以竹为墙,但支撑房屋的却是一根根木柱,人称“千脚房”。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在凤尾竹或芒果树的掩映下,更富热带风情。大峡谷真是一个神奇的画廊,时值夏日,还分明可见远处高黎贡山披挂着皑皑白雪,而峡谷则是一派深幽迷茫的景色,近处却又是一片片芭蕉林和橡胶树。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征同处于一个画面,这就不得不叫人称奇了。
大自然的造化精心构筑了怒江大峡谷的神采,鉴赏这幅山河画卷,全凭人们的感受去体验它的阳刚之美空濛之奇。它是固体的还是流动的,是明朗还是含蓄,完全可以任人想象。人在峡谷旅途,随时随地都能产生最生动、最真切的审美情趣。而到了峡谷中的坝场,情况就不同了,那些集镇倒是像一帧帧写实画,随时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车停鹿马登镇,只见这个圩场十分热闹,店铺摊担摆着不少山货。这里主要居住着傈僳族、怒族和少数独龙族同胞。傈僳族人的服饰是有讲究的,老年男性头裹几尺长的圆形黑布套,穿右衽式、黑白条相间的对襟服,古铜色的脸庞大都留着岁月耕犁的皱纹。中年男性一般都腰插砍刀,显示出阳刚之气。女性则上穿对开式坎肩,下着长及脚踝黑红条搭配的百褶裙,裙边镶有彩线饰纹。姑娘们喜欢头戴缀满小串珠的遮阳帽,行走时串珠摆晃的姿态如她们的笑容一样美丽。路边也有卡拉OK歌厅,小伙子和姑娘的歌声各自具有粗犷和隽永的大山风韵。停在路边的汽车有些来自西藏,藏族同胞穿着褐黄色布袍和长靴,有的活跃在摊担旁购买芒果和香蕉,有的手中捻着佛珠,和傈僳族老者交谈,炽热与虔诚的气氛交融在这小小的坝场上。我并不完全能听懂他们的话语,但我懂得这是我们多民族兄弟团结友爱的心声。这声音在祖国西部边陲的怒江大峡谷里融合,使我很自然地联想纽结滇藏两省区的怒江所赐予的友谊情结。是啊,发源于西藏的怒江一路奔突,以其强悍雄浑的气势汇集在这里,经年累月,不停地造就峡谷俊秀的风光、深沉的人文历史和鲜丽的民族风采。我想,怒江大峡谷之所以令人心荡神驰,就在于它的风格潇洒雄健,它的意志伟岸不屈,它的心怀坦荡博大。
到怒江大峡谷去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