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日本的大国外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19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日本的大国外交
本报驻日本记者张国成
频繁并卓有成效的大国外交构成了1997年世界外交活动的一大特色。日本也把巩固、改善、发展与其他世界大国的关系放到了今年外交工作的重点上。归纳起来,日本今年开展大国外交的目标可概括为: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改善与俄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关系。经过努力,日本上述目标可以说基本上达到。
日本从二战后即追随美国,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日美两国加强了同盟关系。尽管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对日本来说,这个同盟关系依旧是最重要的。由于日美两国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实力最为接近,因此,在日美关系中,除政治、经济因素外,军事同盟也是联系两国同盟的纽带。从1952年起,日美之间就存在着建立在《日美安保条约》基础上的军事同盟。在冷战后的世界局势中,日本主导势力认为只有重申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并在新的形势下赋予日美安保条约新的意义和内容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美国的战略意图。经过日美双方一年多的磋商,终于在今年6月和11月拿出了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方针》的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日本政府及执政的自民党认为,这是它在1997年取得的最重要的一项外交成果。
当今世界是个多极化的世界。在修改《方针》的中间报告提出后,自认为巩固了日美同盟关系的日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大国。其中引人注目的行动是桥本首相分别于7月24日和8月28日提出了日本对俄外交和对华外交的新政策。日本舆论称这是桥本内阁在完成日美外交后,开始的“欧亚大陆新外交”。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但是,1996年,由于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认识、钓鱼岛和台湾等问题上的错误举动,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两国政治关系受到了很大损伤。但是日本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离开对华外交就谈不上日本的大国外交。面对这一现实,日本今年在对华关系上作出了积极的调整。8月28日,桥本首相发表了对华政策。他首先申明了在与中国关系问题上最重要的原则,即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不支持台湾独立的原则立场。接着,他提出了“相互理解、加强对话、扩大合作和形成共同秩序”的对华外交四原则。两国总理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的日子里实现了互访。人们注意到,在对历史的认识问题上,人们感到在日本今年相对“耳净”了。今秋,当一伙右翼分子企图再登钓鱼岛时,日本政府作出了拦阻的姿态。这些事实证明,只要从大局出发,日本在维护中日关系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由于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中日关系在今年恢复了发展的势头。
日俄关系对日本来说是个老大难问题,难就难在领土问题上。由于领土问题解决不了,至今日俄尚未签署和平条约,两国关系也处于不冷不热状态。日俄外交就像日本大国外交中的一条跛腿。今年6月,俄国总统应邀出席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更使日本产生了一种紧迫感。7月24日,桥本发表了新的对俄外交政策,提出了“相互信赖、相互利益和着眼未来”三项原则。新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不再把解决领土问题作为先决条件。接着,11月初,日俄举行了非正式首脑会晤。日本允诺向俄国提供经济援助与合作;双方同意争取在2000年缔结和平条约。从而,两国关系取得了自1956年建交以来最大的进展。
综观今年日本的大国外交,应该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日美通过对安保体制“再定义”,虽然巩固了日美同盟关系,但却给日本带来有可能卷入战争纠纷之忧,并给亚洲各国增添了新的疑虑。这一点似是一个败笔。(本报东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