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江苏省整顿高校治安秩序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4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江苏省整顿高校治安秩序的调查
本报记者崔悦温
(一)
江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之一。前一段时间,这里的高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一些不利于教学、不利于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不法分子威胁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内刑事治安案件增多。二是校园周边环境问题突出,餐厅、歌舞厅、游艺厅、录像厅、卡拉OK厅等在学校四周开设,缺乏严格管理;有些人把不健康的广告张贴到校园内,个别人甚至把“黄赌毒”散布到学生宿舍,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三是校园内商业摊点杂乱无章,舞厅、歌厅、餐厅等乱建乱设,有些学校的房屋租给外人,挤占了学生的活动场所。四是商品海报在学校到处张贴,许多学生宿舍成了交易场所;闲杂人员留宿现象屡禁不止,扰乱了学校的治安秩序。五是学校雇用校外打工人员多,对他们管理不严,其中有的人在校内打架斗殴、侮辱女生。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近年来,学校打破相对封闭的状况,面向社会办学,扩大招生,后勤服务社会化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而相形之下,管理滞后;学校治安保卫组织不健全,干部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低,不适应工作需要;内部防范技术落后,学校门卫制度不严,各种闲杂人员涌入学校,出租车、摩托车、自行车任意穿行,乱停乱放,冲击了学校正常秩序,对学校安全构成威胁。广大师生对此很有意见,一致呼吁:改善校园的学习环境,还学校一块净土。
(二)
针对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不断引发事端的情况,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认为非下决心治理不可。他们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部署,针对本省高校数量多,分布比较集中的特点,去年召开了省综合治理会议,强调要像抓“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一样抓高校治安工作。会议决定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牵头,省教委、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组成领导办事机构;各地也都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
一些省、市领导干部亲自到高校调查研究,如淮阴市副市长姜映梅先后到多所学校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提出整治要求。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会同省公安厅、省教委、省教工委、省团委等有关方面,针对全省高校的治安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发动群众,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整顿高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宣传活动,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黑板报,大造舆论,弘扬正气。镇江、无锡、扬州、常州等地注意把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了高校师生和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
(三)
这次治理的突出特点是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参与综合治理,行动快,效果好。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南京市就破获危害校园治安的各类刑事案件99起,重大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查获犯罪团伙5个;省综治委、公安厅、教委和交通、文化、市容、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对高校周边的商业网点、餐饮点及娱乐场所进行了全面治理整顿,突击清理。从去年8月至11月,南京市共清理无证商业网点1000多家,吊销营业执照103家;清查各类娱乐场所1500多家,查处违章建筑经营点144家,取缔录像厅、游艺室等277家。公安机关对25所高校共组织清查162次,取缔校园内各类摊点58个,拆除违章建筑21处,重点打击了危害高校师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整顿规范高校周边交通秩序,对学校外来人口进行清理,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通过这次清理整顿,校园内外治安环境明显改观。南京鼓楼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和街道相互配合支持,解决了南京交通专科学校和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周围的农贸市场长期影响学校秩序的问题。原来在南京大学校门外经营的各类摊点把一条马路挤得水泄不通,经过清理,面貌一新。现在南京大学校门外已搞成了绿化带。
(四)
为巩固综合治理的成果,江苏省各高校抓住这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契机,调整充实了学校保卫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各系、科签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书,分别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全省高校普遍调整充实门卫力量,完善各项制度,实行严格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和苏州大学还聘请专职保安人员,加强门卫管理,有效地防止了治安事件的发生。
各高校还成立了监察队,由学生自己担任,受到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苏州大学法学院学生王松林和社会学系学生黄红芳说:大学校园应是文明规范的场所,大学生应是文明礼貌的模范。学生在学校就应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生活习惯,因此,我们应该自纠、自律,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和学校环境治理的活动。
扬州市政法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扬州大学有师生1万人,去年经过治理整顿,学校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