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贫困,压出个明晰思路——访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4
第3版(两会专页)
专栏:来自代表团的声音

  贫困,压出个明晰思路
——访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
本报记者张善菊
“对我们贵州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按期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说。
这几年,贵州自己和自己比,发展很快。1993年,贵州有1000万贫困人口、48个国家级贫困县。通过3年努力,已解决了371万人口的贫困问题,6个贫困县摘帽。说到这里,刘方仁话锋一转:但是,我们还有629万贫困人口,42个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的经济在全国排第25位,人均收入排在最后。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可喜的是,变压力为动力,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脱贫思路。
一、树起一面旗帜。罗甸县大关村原是一个极贫村。1984年,村党支部书记贺延亮从山石缝里挖土,造了8分田,还修了水窖接雨水,又把雨水引到田里。结果他家有了白米饭吃。之后,他又带领全村人造田。到去年底,大关村人均造田0.78亩,人均粮食400公斤,人均收入800元。大关村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把大关村作为一面旗帜,动员大家向大关村学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二、建立领导责任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建立扶贫责任点。刘方仁说,我负责的荔波县,近几年已通过利用当地煤炭资源脱贫。荔波县是瑶族居住区。那里虽然有煤,但过去老百姓只用来取暖。后来,我们帮助荔波县制定具体脱贫计划,并动员社会向他们捐衣物,使这个县走出了贫困。我们其他领导干部也在其责任区认真帮助脱贫,目前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脱贫,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贵州人多地少,即使丰收年,人均口粮也只有280多公斤,要吃饱,每年需购进7.5亿公斤粮食。购粮需要钱,要钱靠特色经济。因此,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脱贫。比如人大代表、贵州神奇公司总经理张思庭先后投资150万元,帮助老百姓在山上种药材,搞中药基地,从药材苗到种植技术,都无偿提供给当地老百姓。另外,他还给百姓买羊种,办饲料厂,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像张思庭这样的企业界人士,在贵州还有一些。
最后,刘方仁对记者说,为了鼓励大家投身到脱贫攻坚当中去,我们还制定了激励机制。去年,全省有6个县脱贫,我们就按规定奖励。总之,为了贵州脱贫,中央已给了很大支持,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到贵州时说,扶贫工作要向贵州倾斜。但是,我们不能等靠要,要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过,我相信,贵州能如期实现“八七”扶贫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