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由“曹鼎不可”说开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2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由“曹鼎不可”说开去
邓忠强
明代曾有个曹鼎,年轻时任泰和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干部。有一次,他在捕捉盗贼时,抓获了一名绝色女贼,不及回县,两人便夜宿一破庙。不料这女贼屡以色相诱他,曹鼎自觉快要挺不住了,就用纸片写上“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过了一会儿,又揭掉烧毁。一会儿再写,再烧掉,如是者十多次。一夜过去,那女贼不敢骚扰,终于“平安无事”。
历史上的这位曹鼎,官虽不大,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一段过“美人关”的佳话。不过平心而论,面对“可餐”的“秀色”,曹鼎不是没有心猿意马的时候,不然那纸条何以写了烧,烧了写呢?可以想见他当时内心反复斗争的情景,其激烈的程度恐怕绝不亚于与盗贼兵刃相见。然而曹鼎终于保全了自己清白的名声,所缘者何?原来他懂得行所当行,止所当止,靠的是“自制”。
其实,人世间的诱惑何其多也!面对眩目的金钱、风骚的异性、奢华的享受,如果自制力强,就不会以私欲而废公法;如果内功不深,修养不高,那么或许能抵挡“香风”于一时,却不能抵御“糖弹”的频频进攻;或许也曾有过瞬间的犹豫和惶恐,甚至想到那可怕的后果,但最终还是不能自持,以致陷入罪恶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贪婪的人之所以欲壑难填,就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私欲不能自制,以致欲望失控,达到了恶性膨胀的地步。可见能否自制,显出人的高下优劣,特别是对于拥有一定权力的人来说,自制就更其重要了。
英国的大文豪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学会自制,就是要善于自我控制,克服自己,知道节制,一个不能克服自己、战胜自己的人,便没有自由。春秋时的曾参很穷苦,鲁国国君派人给他送去钱财,他再三推辞。来人说:“并非你去求国君,是国君要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即使国君赐而不骄,我能受而不畏吗?”曾子始终不肯接受,不是故作清高,而是不愿为外物所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得人钱财,与人消灾”,这样一来,“受人者”自然要“畏人”了。前些时传媒披露,某领导干部得了“大款”们的“好处”之后,不是被他们像“狗”一样地呼来唤去么?其心为物所役,而最终不可收拾,成了囚徒,又何谈自由?
至于如何才能做到自制,我以为这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一切为动物性的赤裸裸的本能所驱使,则必然是贪得无厌,又岂能自制?惟有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具有自制的最高境界。春秋时期鲁国的相国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于是有很多人送鱼上门,但他都一概谢绝了。他的学生问其故,他说:“如果我徇私受贿,就会免掉相国的职务,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也就不会常常有鱼吃了。”有吃鱼的嗜好却不受鱼,看来这位公仪休对于私欲倒是颇能自制,不过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其境界难免有所局限。对比之下,今天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自制,显然不该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单是为了洁身自好,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修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