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伟大的理论伟人的风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1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伟大的理论伟人的风范
夏禹龙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他的革命理论和他的革命风范相互辉映,同放耀眼的光彩。
敢于实事求是,善于实事求是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有非凡的政治胆略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当他受到错误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坚贞,对我们事业的未来抱乐观主义。他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更大作为。”1975年邓小平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他不顾困难重重的处境,顶着“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强调“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这是何等无畏的革命气概!这次整顿实质上是开了后来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先河。整顿的显著成效和邓小平同志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深深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具有无畏的革命胆略,所以,每当紧要关头和关键时刻,他都能实事求是地作出重大决策。
邓小平同志这种无畏的革命胆略,来自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近代中国是一个受列强蹂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邓小平同志怀着救国的热望,于1920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为的是到外面的世界去学本领、求真理。在法国,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建立起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信念。在革命胜利以前,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统一表现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建国以后,这两者的统一进一步表现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做的就是这篇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大文章。做上篇文章,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赫赫战功,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做下篇文章,邓小平同志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殚精竭虑地设计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他总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在关键时刻总是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决定重大问题。这就是无私才能无畏的道理。
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的思维富有独创性。他之所以能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就在于他始终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他创立的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长期以来,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几乎已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范围经济发展的实践,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这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在以后的多次谈话中,他对这一问题的阐发日益深化,直到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当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出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也都是独创性思维的成果。
邓小平同志的独创性又是同继承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它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不断地在为认识真理开辟道路。“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最重要的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正是这方面的典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邓小平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以88岁高龄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用独创性的思维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邓小平同志的创新精神,不仅不因进入高龄而有所衰减,相反,老而弥旺,始终屹立在时代的前列,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从大局着眼观察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
邓小平同志目光远大,胸襟开阔,他的理论见解具有非常突出的大局意识。他在亲自主持编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时,曾对自己的文章有过评语:“无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都不是小的方面,而是从全局着眼。”确实,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总是从大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在对时代的判断上,过去我们许多决策,都是从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观点出发的。邓小平同志根据对变化了的世界大势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周围环境的分析,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为一心一意把经济搞上去的决策提供了国际环境方面的强有力的科学论据。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他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取得了成效。在中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上,他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个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上,他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邓小平同志还着眼于工作倾向性的大局,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值得注意的主要倾向,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针对在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出现的摆脱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右倾思潮,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80年代末国内政治风波平息以后,针对国际上怀疑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会收的担心,邓小平同志在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明确指出:“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就是要做的几件事情之一。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分析了一个时期来经常干扰我们工作的倾向性问题,得出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重要判断。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具有驾驭形势、把握大局的非凡能力,所以,他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科学思想
邓小平同志崇尚实干,他的理论具有朴实的作风。他说:“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理论也是如此。邓小平同志的言论、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玄奥的术语,一切都是那么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思想,却是博大精深。邓小平同志经常以很朴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以极精炼的词句点出问题的关键;用非常简明的概括体现丰富的内涵,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例如,他在1991年初视察上海时,曾谈及金融问题,一共说了五句话。“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就确定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进一步阐明了金融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的关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点出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是货币自由兑换。“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确定了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建设目标。“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提出了实现这个建设目标的长期性和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就这样短短的五句话,把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意义、根据、必要条件和操作的指导原则都阐述清楚了,真是言简意赅,语短义长。
邓小平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联系现时代特征,并与邓小平同志光辉的革命实践以及在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相映照,做到攻读其文,缅怀其人,这必将有助于我们对邓小平理论具体的生动的领会和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邓小平同志革命风范感召下,坚定不移,满怀信心,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悼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