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赞“向我看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赞“向我看齐”
马善记
深圳市布吉镇南岭村,过去是个出了名的穷山村,如今已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村里有个敢于喊出“干部要向我看齐”的领头雁张伟基。他不仅读书带头,劳动带头,为公带头,而且要求家属也带头。比如,他和两位支委商量,动员各自的妻子从事又脏又累的清洁工作。于是,由村干部家属组成的清洁队,一干就是十四年。
“向我看齐”,不是在享受上,而是在勤勤恳恳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上。这是一种觉悟,一种气派,一种彻底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宣言。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干部和群众“向我看齐”。有道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向我看齐”贵在身体力行,也难在身体力行。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伟基和党支部一班人说到做到,从思想、品德、作风等方方面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十几年如一日,这是很不容易的。
“向我看齐”的精髓就是,吃苦在前,无私奉献,更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张伟基等领头人才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相反,有的人身为党员干部,却缺少这种精神,不要说让群众向他看齐,他能做到群众那个样子就算不错了。张伟基只要一声“向我看齐”,群众就会齐刷刷地看着他,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事实上,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一面旗帜。有时甚至用不着高喊“向我看齐”,一种无言的行动,就会令群众自觉地“齐步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在广大的农村,像张伟基、王廷江、何胜国、苏新添等这样的好支书是很多的,但毋庸讳言,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嘴上和行动上各搞一套,嘴上高喊“向我看齐”,实际上却不像个党员、干部的样子,甚至连普通群众都不如。实践证明,言行不一的“向我看齐”,非但不会产生向心力,反而还会产生离心力,非但不会带好班子,带好队伍,反而会把班子、队伍带坏,甚至出现“振臂一呼,应者寥寥”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还会伤害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破坏党群干群关系。
有人曾说共产党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在带兵打仗时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前者喊“跟我上”,后者则喊“给我上”。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向我看齐”,应该是“跟我上”,而不应该是“给我上”。作为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敢于理直气壮地说“向我看齐”。这样,群众才会心悦诚服地“跟我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