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旅游业快步迈向新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5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旅游业
快步迈向新世纪
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
中国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产生的,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曾强调:“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这20年,中国旅游业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国际旅游年创汇额由1978年的2亿多美元增长到102亿美元,在世界各国的排位由第四十一位跃升到第九位;我们的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1638亿元人民币;旅游产业规模初成,基础设施开始完善,中国的旅游产品在世界享有声誉;旅游业的发展,还明显促进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相关各业的兴旺。
中国旅游业是从国际旅游的发展开始起步的——这是我们的国情和特殊的开放过程所决定的。而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中国的消费大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关心的市场,中国旅游业也正从主要吸引外国人来华旅游发展到也同时重视、积极发展中国公民在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经济、文化行为,它使旅游业有了一个深厚广大的市场基础,使旅游业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互补互促,有机融合,使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更为充分地发挥潜力和作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1996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6.3亿,这个数字,占到全球旅游人数的1/10强。因此,从“九五”开始,我们就明确认识到新时期旅游业的最大特点,即是进入了“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阶段。
谈到产业地位,我们认为,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旅游业对目前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变化有比较好的适应性。旅游这种消费,层次很多,可以花几万元长距离、高档次旅游,也可以花几十元、上百元短距离低消费旅游,各种消费阶层都可以参与旅游活动;还有旅游这种消费是经常不断、重复产生,今年去了西安,明年还想去桂林;今年去了云南,明年还想去海南;还有度假旅游,年年可能都去;同时,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一些奢靡的消费需求是不一样的。第二点,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发掘各地的资源优势;北京、西安有古迹,桂林、黄山有山水,云南、新疆还有民俗风情,中国的旅游资源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由此各地开发的产品不会产生加工工业那样严重趋同的弊病。现在,已经有22个省市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但整体上,是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旅游产业,而不是产业结构趋同,互相抵消,这一点是由旅游业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第三点,是旅游业对各行各业较强的关联带动功能,这不仅仅指旅游促进航空、水运、公路、建筑、园林、林业、文化娱乐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更进一步体现在推动社会综合环境的整体提高。我们从1995年开始倡导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个目标与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完全一致,旅游促进地区经济的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更是各地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最后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旅游业对扩大就业很有作用,最简单的例子,每个旅游城市、旅游景区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事为旅游者服务的小餐馆、小商店、小旅馆等工作,饭店、宾馆等企业也吸纳了很多下岗待业人员。
总之,旅游业正以其突出的生机活力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的21世纪,旅游业这轮朝阳将会更加灿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