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奔赴大山的志愿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9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新闻图片比赛

奔赴大山的志愿者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于1996年11月4日启动实施后,首批赴山西静乐县扶贫的22名青年志愿者已在他们黄土高坡的家度过了6个月。半年来志愿者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真情和汗水,为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增添了信心。
22名志愿者大多来到偏僻山村任教,他们的到来,为沉寂的山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图书室建起了,校园广播站的喇叭响了,球场上热闹了,少儿艺术团的秧歌扭起来了。课堂上,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有劲。课余时间,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举办各种实用农技培训班,种试验田,走访贫困户,和农民讨论脱贫致富的办法,鼓励青年农民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介绍老区的现状、资源优势、优良传统,争取得到社会各界对老区的援助。
①江苏省志愿者王志荣所在的择善第二希望小学是条件最苦的,这里能通车的地方很少。星期天步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到学生家进行家访,是他最大的乐趣。
②来自上海的陈其一大夫,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③北京的蔡春龙虽然球技不高,但他组织的篮球队使昔日空旷的球场热闹起来。
④来自江苏省的计承兵所在的康家会中学是一所县级中学,这里除了活泼可爱的山里娃,剩下的是破烂的教室、破旧的桌凳和黑板。
⑤段家寨中学有了第一支文艺宣传队,从团中央下来的鲁亚带领他的队员走村串户,给山里人带去了欢笑。
⑥仅仅半年时间,上海的沈雷就成为学生们最信赖的朋友,课余时间孩子们都喜欢到他的办公室看书、听故事。
⑦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的孙国荣利用自己的专长,为果农传授果树管理修剪技术,村里不少年轻人成了他的徒弟。
山西忻州日报社 宫爱文(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