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我的理想不断升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9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弄潮人语

  我的理想不断升级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人都是有理想的,只是理想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而已。改革18年来,我的变化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仔细想想,变化最大的还是理想,具体来说,是理想层次的上升。
30多年前,我因为家里穷,有一种强烈的致富愿望。所以那时我的理想就是如何使自己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开始我以为当工人也许能富起来,所以就想办法进了城,在一家铁器社做了三年铁匠活,但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又被精简回农村。为了生存,我办过粮食加工厂,开过自行车修理铺,但都逃不过割“资本主义尾巴”那张网。直到1969年,我和另外6个村民,凑了4000元资金,办了一家铁匠铺,挂在公社名下,变成“社办厂”,才算安定下来。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们的企业一直没有大起色,我个人也一直没有大想头。
改革开放后,崛起于田间地头的乡镇企业遇上了好时代、好政策,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我把企业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立足点,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捆在一起,掀开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企业发展了,个人的收入也多了,职工的生活也提高了。当我做出一些成绩时,党和国家总是给予我很多的荣誉和鼓励,使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与欢乐,深感只有为共同富裕的美好事业,积极创造奉献,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我的理想不再停留于个人能赚多少钱,而是上升到怎样把企业搞大、怎样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全乡共有11个村,我在其中的9个村办了分厂,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农民也加入勤劳致富的行列。1994年我又提出向西部投资1亿元的“西进计划”,其目的是想通过在西部投资办实业的企业行为,带动那里的农民也富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